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環球快資訊丨車輪向前 豐收在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車輪向前 豐收在望

金秋時節,風吹稻浪瓜果香,神州大地一派豐收景象,各地秋收工作有序推進。麥收有“麥客”,收稻自然也有“稻客”。近期,在懷化洪江市,巖垅鄉力豐村的1400畝稻田喜獲豐收,來自河南的唐玉成駕著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很快就把金黃的稻谷裝進了麻袋。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緯度和氣候地區的水稻等農作物成熟時間各不相同。雖說當前農業機械化普及率越來越高,但對于種植規模不大的“散戶”來說,租賃農機收割作業比購買農機作業更經濟、更有效率,這也就導致各地農機保有量存在一定差異,跨區作業的“稻客”“麥客”應運而生。唐玉成夫婦便是“稻客”大軍中的一員。

“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縱橫萬畝連”,流動的“稻客”,是中國人用勤勞雙手致富的最好印證。一輛貨車載著一臺收割機,“稻客”們踩著四時節令,追隨農作物成熟的腳步,如候鳥一般南北遷徙。為了節省開支,大部分“稻客”吃在車里,睡在車里,有時連停車、用水、洗澡都成了問題。這群披星戴月、風餐露宿的人們,為稻農、棉農帶來豐收的希望,用勤勞撐起家的脊梁。

過去,“稻客”們手提鐮刀、背著鋪蓋卷走鄉串村為人收割水稻,十分辛勞,效率還很低下。如今,得益于現代農業的發展,“稻客”手里的鐮刀換成了享受農機補貼的收割機;路網進一步暢通,“唐玉成”們一路揮灑汗水,為了不誤農時高歌遠行。不論是“稻客”還是采棉工人,他們為端穩中國飯碗貢獻了力量,為“融融暖意”付出了汗水,他們是“打工人”最質樸的模樣。

對于唐玉成夫婦來說,懷化只是中轉站,接下來,還要前往廣東、廣西,忙到11月份才能回家。如果沿著“稻客”們車輪滾滾的印記一路走去,一幅壯美的“秋收圖”就映入了眼簾,這是獨屬于中國人的浪漫。我們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隨著現代農業的進一步發展,“稻客”們能和采棉工人一樣漸漸停下“遷徙”的腳步,留在家鄉創業、致富。(周澤中)


標簽: 現代農業 車輪滾滾 四時節令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