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即時:研究生教育當更好對接社會需求


(資料圖)

原標題:研究生教育當更好對接社會需求

又到了考研季。2023年度研究生考試報名正在火熱進行中,考研的相關話題也在持續升溫。報名人數會不會持續走高?專業課會有怎樣的調整?“逆向考研”現象該如何看待?近日,這些問題總是登上社交媒體的熱搜位置,牽動著考生的心。(10月11日《光明日報》)

不難發現,近年研究生招考和培養出現一些新變化。“逆向考研”現象凸顯,就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變化。所謂“逆向考研”,即“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本科畢業生,考研目標不再局限于“雙一流”建設高校,將普通院校也列入選擇范圍。一定程度上,這挑戰了“學生只有‘向上’考研才是正道”的觀念,折射出專業學科特色優勢進一步提升,符合高等教育發展內在規律,有利于提升高校人才培養競爭力。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國家發布了新版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提出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并重,新增交叉學科門類,并制定了急需學科專業引導發展清單。

新變化里看研究生培養新趨勢——推動研究生教育與社會系統更好融合。無論是學科專業目錄“升級”,還是專業課考試內容“更新”,無論是“逆向考研”凸顯學生多樣化選擇,還是促進交叉學科融合發展,都成為研究生教育與時俱進改革發展、進一步筑牢人才支撐的生動注腳。

學以致用,教育立德樹人進而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研究生教育是國家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主力軍。為發展計、為長遠計,更應該打破對學校“標簽”和學歷身份的“崇拜”,轉而聚焦在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和提升人才的實際才能上。換言之,要讓研究生教育與社會系統更好融合,源源不斷為社會發展注入教育能量、人才活水。

為此,要提升人才培養的“精度”。社會需求在哪,就要引人才活水流向哪。瞄準多元化教育需求、社會多樣化需求,持續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優化學科結構與布局,促進高層次人才培養與行業、產業、企業、社會緊密結合,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緊密銜接,不斷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精準度。

還要優化人才發展的“維度”。研究生教育為社會提供高層次人才供給。當前,社會發展需要更富創造力、創新力的復合型高層次人才。衡量人才須從“看學歷”變成“看本事”,人才培養更不能“千人一面”。為此,要大力促進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和學科交叉融合,不斷創新培養模式和機制,為人才多元化發展提供成長沃土;要善用分類思維,以分類評價、分類管理引導不同類型的高校及學科專業辦出水平和特色;要樹立多元人才觀,打破“唯名校”“唯學歷”的不良導向,讓多元化人才在不同賽道上施展才干、展現風采。

唯有讓研究生教育深度融入社會系統運行,讓人才活力充分迸發,發展之路才會越走越寬。(張冬梅)


標簽: 社會系統 社會發展 改革發展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