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助推“新農人”成為“興農人”
(資料圖片)
原標題:助推“新農人”成為“興農人”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推進,越來越多“新農人”活躍在農業農村創業創新的大舞臺上,展現奮斗者風采。
得益于國家強農惠農政策支持、物流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信息技術加快發展、個性化消費持續增長等因素,“新農人”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
不過,“新農人”仍然是新現象。需要通過一系列政策激勵,引導他們加強自身能力建設,補齊短板,更好地融入農村社會,以“傳幫帶”等形式將先進生產技術、經營理念、運作模式等授予當地村民,帶動和培養一批村民,真正實現從“新農人”到“興農人”的升級轉變。
要進一步加強專業人才培訓,提升“新農人”整體素質。目前鄉村創業大多集中在種養、旅游領域,總體發展偏粗放。“新農人”知識面寬、視野開闊、學習能力強,政府部門要為他們提供更多創業培訓、信息溝通、行業交流等機會,幫助他們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更好帶動農業轉型升級。
要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幫助“新農人”心無旁騖發展事業。基層政府部門可逐漸將各類公共服務更好地覆蓋到“新農人”,解決“新農人”在社保、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后顧之憂,增強“新農人”的職業認同感和社會認同度,安心在鄉村謀發展。
要進一步強化要素保障,增強“新農人”的發展后勁。既要加強資金支持,拓寬融資渠道,又要破解土地瓶頸問題,推動土地集約利用,喚醒閑置土地等“沉睡”資源,以精準服務,為“新農人”返鄉創業創新提供更充足的資金、土地保障,釋放出發展后勁。
要進一步優化創業環境,幫助“新農人”更好融入鄉村。在鄉村振興這一重大使命面前,“新農人”力量還很薄弱,全社會應給予他們更多包容與支持,尤其是基層黨組織要發揮作用,幫助“新農人”留在鄉村、融入鄉村,真正成長為鄉村振興“留得住、能戰斗、帶不走”的生力軍。(半月談評論員 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