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視野】小學生看言情小說,真是“不得了”的事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小學生看言情小說,真是“不得了”的事
據報道,最近浙江杭州求知小學的徐老師發現班里的孩子開始看言情小說了,從孩子們的閱讀記錄看,除了言情,還有懸疑推理,影視熱門原著小說等。
作為一名14年教齡的資深班主任,徐老師卻是第一次碰到這種情況。“因為這個班從低年級就帶起,上次帶小學高年級,還是在六年前。以前也有個別學生會看青春小說,但現在卻成了‘小氣候’。現在小學生接觸網絡的機會大大增加,見識面廣了,良莠不齊的信息也都有機會接觸到,還是需要家長老師來把控。”
從報道中可以看出,這位老師確實是大驚失色,14年來居然頭一次看到小學生看言情小說,雖然言情小說的歷史比他/她的教齡乃至年齡都長得多。這位老師還用了“小氣候”一詞來形容這股風氣——說實話,若不是他/她提起,人們還以為看言情小說都過氣了。無論如何,老師言談間的震驚真是透過文字和屏幕飄散了出來,當然更令人震驚的是,這居然不是一條幾十年前的新聞。
這些老師還是懂一些常識的,比如他們也說“堵不如疏”、要“把控”,但把控的方式也很獨特,到書店去探訪,并指責書店“把名著與言情混雜擺放,防不勝防”。這些正規出版物仿佛是什么見不得人的東西,還得另辟一個“污染區”來專門陳列?總不能讓學生拿起這些書還得出示身份證吧?最保險的辦法還是把學生圈在一個與世隔絕的環境里,否則學生與包容萬有的社會“混雜”相處,那可真是防不勝防啊。
在新聞評論區可以看到,大多數人也不以為然:“誰當年沒看過啊?”確實,看言情\武俠\科幻小說會毀了孩子,這個命題是在歷史維度被證偽的。幾十年來,在家長、老師、輿論重重圍追堵截之下,學生們依然通過種種辦法,積淀下了豐厚的通俗文學知識,也沒見哪一代人就被這些給摧毀了,如今他們都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中堅。小學生看言情小說,卻摧毀了一位14年教齡老師的三觀,這才是咄咄怪事。
其實道理也毋庸多說,幾十年來應該辯得很明白了。看通俗文學長大的孩子,也沒什么不堪;經典小說也沒被人忘卻,依然高坐神壇受萬眾景仰。只不過,保守、拘謹、封閉、一驚一乍的老師、家長及其思維模式,卻好像從未遠去,隔三差五仍要發作,用偏狹審視多元的社會。
這里想列一句古文,“蓋描摩癡男女情性,其字面絕不露一淫字,令人目想神游,而意為之移。”這句話能猜到評價的是哪本書嗎?就是如今早已成為經典的《紅樓夢》。不能用審美與包容的眼光,去看待與人共情的文學,確實會釀成悲劇。上面那句古文出自清代一位文人的筆記,他緊隨其后就寫了一個故事:一位女孩的父母,像今天那些愛撕書的家長和老師一樣,把她嗜好的《紅樓夢》燒了。
放到今天也是一樣的。遇到一位情感細膩、思路開闊、擁有審美與共情能力的老師,確實是一種幸運,學生可以在年齡很小的時候鋪墊一層人文的底色。如不能,當那種偏狹與固執一旦被傳染或模仿,至少對這個學生來說,確實是一種“不幸”。(光明網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