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環球熱文:中工網評丨營銷須有規范,彈窗不能任性

本網評論員 李靖

這幾天關于互聯網彈窗這個話題,有兩則新聞格外吸人眼球。


(資料圖片)

一是重慶的一位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發現顯示導航信息的中控屏幕突然出現廠商促銷的彈窗廣告,覆蓋了屏幕上部一大半的空間,導致無法看清廣告彈窗下面的導航信息,給安全駕駛造成很大困擾;二是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互聯網彈窗信息推送服務管理規定》(下稱《規定》),該《規定》自2022年9月30日起施行,要求服務提供商在推送彈窗消息時,要“充分考慮用戶體驗,科學規劃推送頻次”。

兩則新聞消息都指向了一個共同的問題:互聯網彈窗廣告要有一個清晰的發布邊界,不能無法無天。

互聯網彈窗廣告由來已久,且呈爆炸式發展趨勢。比較普遍的現象是,PC端、移動端充斥著大量的廣告彈窗,影響了用戶的使用體驗,公眾對此早有詬病?,F在彈窗廣告又瞄上了車載導航儀,大有無差別、不分時段地推送彈窗廣告之勢,不僅給駕駛員造成了一定的行車安全隱患,而且侵犯了公眾的選擇權,引發質疑自然在情理之中。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車聯網、物聯網廣泛深入到公眾的日常生活中,在給公眾帶來巨大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互聯網強制彈窗廣告就是其中的一大“疥癬”。公共輿論一直呼吁對無處不在的互聯網彈窗廣告進行有效治理,以約束發布者的無邊界行為。上述《規定》的出臺,無疑因應了公眾的呼聲,在一定層面上給廣告經營者和發布者劃出了紅線、底線。

車載導航設備是移動互聯網的應用設備之一,其信息接受功能給互聯網廣告提供了新平臺,加上我國已經進入了汽車時代,廣告商紛紛將其視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問題的關鍵不在于車載導航系統能不能推送彈窗廣告,而是推送應有相應的規則約束,不能任其野蠻生長。

上述新聞中,那位重慶駕駛員的困擾恰恰點在這個問題的“穴”上。

基于互聯網彈窗廣告缺乏清晰法規邊界和有效制約的現狀,《規定》作出了一些原則性規定。比如,彈窗推送廣告信息應當具有可識別性,顯著標明“廣告”和關閉標志,確保彈窗廣告一鍵關閉;不得通過彈窗信息推送服務誘導用戶點擊,實施流量造假、流量劫持等。為保障用戶權益,《規定》要求,應當以服務協議等明確告知用戶彈窗信息推送服務的具體形式、內容頻次、取消渠道等,充分考慮用戶體驗,科學規劃推送頻次,不得進行不合理地差別推送,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或者影響用戶關閉彈窗,彈窗信息應當顯著標明彈窗信息推送服務提供者身份。但相比較復雜多變的現實環境,《規定》對于彈窗廣告仍缺少較為細化的罰則,比如,怎么限制“想彈就彈”,怎么界定“科學規劃推送頻次”,怎么確?!皬棿皬V告一鍵關閉”等。而這些問題都是《規定》發揮效用、治理互聯網彈窗廣告無序亂象的重點。

要讓《規定》成為“長牙的老虎”,網信部門、電信主管部門、市場監管部門等有關各方要盡快研究制定出臺更具操作性的實施細則,以堵住車載彈窗廣告野蠻生長的漏洞,讓廠商的營銷行為合法合規,不得越界;讓駕駛人不再為任性的彈窗廣告煩惱。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既要有法規邊界,也要有道德邊界?;ヂ摼W彈窗廣告的發布和推送也應遵循上述原則,這既是消費者的期盼,也是法治社會應有的秩序。

標簽: 移動互聯網 用戶體驗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