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天天速讀:“苦學”不過是網絡空間的另類傾訴

原標題:“苦學”不過是網絡空間的另類傾訴

樊樹林

據9月27日《揚子晚報》報道,近日,一名00后在朋友圈吐槽公司后陷入被解雇危機,引發網友熱議。對于一些年輕人來說,把生活里雞毛蒜皮的一點不開心或者糗事發在網上吐槽成了解壓的一種方式,網絡上也因此出現不少匿名吐槽的視頻。這些在網上匿名吐槽的人也被稱作互聯網“苦學家”。


(相關資料圖)

互聯網“苦學”,就是熟練使用互聯網的各種流行段子和梗吐槽自己的苦事。能嫻熟運用此道的人,便是“苦學家”。

互聯網“苦學”流行,映照了心理學中的犯錯誤效應,即人們不太會對擁有完美人設的人報以信任,反而會更喜愛和信任那些能看到缺點、會犯錯的人,由此而言,互聯網展示“苦學”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社交手段。

“我苦了,請你笑”“把苦擺出來,大家一起樂一樂”……大大方方吐槽自己的無力,無遮無攔訴說自己的糗事,互聯網“苦學家”們用風趣幽默又不乏機智的語言,用調侃的方式消解自己的苦事,不僅會讓看客哈哈大笑,而且可能引發他們的一些思考,如此,那些苦便多了一些價值和意義。

互聯網“苦學”的流行,是網絡一代主動選擇的結果——吃了苦不能傾訴不是一件好事,而通過網絡這個“樹洞”傾訴,相對隱私和安全。將苦悶情緒通過吐槽進行轉移,繼而在嘻嘻哈哈的互動中進行消解,收獲云淡風輕的愜意,某種角度上,這也算一種幸福的哲學。

“無論生活有多少苦,只要不喊疼,你就是行為藝術家。”如果深度探究互聯網“苦學”的內涵指向,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精神勝利法。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通過精神勝利法調節情緒,從而獲得自我滿足不失為一種好的心態,總比悶在肚子里長草強得多吧。

只有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現實,才有可能贏得最后的成功。如果能夠通過自己的苦事、教訓,教會別人如何避坑,更是一種意想不到的收獲。

遇到挫折、煩惱時,不妨將互聯網“苦學”活學活用,做一個瀟灑的“哈苦族”,傷心過后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生活的挑戰。


標簽: 精神狀態 對于一些 很大程度上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