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播報:讓古樹撐起老北京的鄉愁
(資料圖)
原標題:讓古樹撐起老北京的鄉愁
明年,北京將繼續探索古樹本體與生境統一保護模式,再建20處古樹公園。據本報報道,目前,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正向各區征集新一批試點的古樹名單,確保每區至少有一處試點;此前已建成的20處試點覆蓋了16個區,因地制宜,類型多樣,已為這項工作積累了不少經驗。
北京是座有著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古樹名木就是老城的自然文脈和歷史路標,承載了無數老北京的鄉愁。從數量上看,北京現存4萬余株古樹名木,是全世界古樹最多的城市;細分種類,北京古樹名木共74種,主要集中在側柏、油松、檜柏、國槐等十類常見鄉土樹種,占全市古樹名木總數的90%以上;知名度上,大覺寺古銀杏、昌平“青檀王”、北海公園“白袍將軍”、潭柘寺“帝王樹”等,不僅為市民耳熟能詳,也令不少來京旅客流連忘返。這些珍貴的樹木分布在城鄉各處,樹冠相交,亭亭如蓋,飽經歲月風霜洗禮,見證古都歷史沿革,將自然生態與現代生活有機融合,成為城市風景中不可或缺的“綠色文物”。
呵護名木古樹,既要完善保護標準、打擊破壞行為,也要讓更多的市民看見古樹的美,知曉古樹的價值。2020年,20個古樹公園正式啟動建設,包括古樹主題公園、古樹保護小區、古樹鄉村、古樹街巷等。大批市民走進公園,在欣賞古樹、愜意休憩的同時,感受北京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古樹也因一系列科學澆灌和細心滋養而煥發活力。近日,北京市首條古樹主題文化胡同在東四三條落成,經過對古樹“體檢”和“開方抓藥”、設立路牌導視,20株百余年樹齡的國槐枝葉扶疏,呈現“老巷幽宅靜樹依”的生動畫卷。如今,北京計劃再建20處古樹公園,將為市民親近古樹創造更多條件和空間,有利于保護古樹周邊的生態環境,更好地保護樹木本體。
越來越多的古樹公園點綴在城市街巷,撐起的是生態發展的綠傘,播下的是生態文明的種子,存續的是一代代市民的故土鄉愁。(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