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息丨放開地攤,以精細化管理守護城市煙火氣
【資料圖】
原標題:放開地攤,以精細化管理守護城市煙火氣
守護城市煙火氣,上海不再全面禁止路邊攤。9月22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四次會議修訂通過了《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新規則在規定不得擅自占用道路、橋梁等公共場所設攤兜售的同時,明確區和鄉鎮政府可以劃定一定的公共區域用于從事設攤經營、銷售自產農副產品等經營活動,平衡市容管理需要與民生需求。
長期以來,對于路邊攤的管理,多數城市采取的都是嚴管打擊甚至是一刀切“取締”的措施。這固然消除了路邊攤帶來的臟亂差問題,維護了城市環境,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小商小販的經營活動,忽視了市民便利日常生活的需求。硬性的管理政策,往往伴隨生硬粗魯的執法,由此引發的輿情事件也屢屢發生,備受詬病。
城市到底為誰而建?城市管理能不能兼顧安全與民生?能不能為路邊攤留出一席之地?近年來,類似的討論已經發生多次,呼吁給路邊攤留條“生路”的聲音越來越高。
基于此,給路邊攤留一席之地,支持地攤經濟、夜經濟成為越來越多地方的選擇。早在2020年,四川成都、河南許昌、浙江杭州等地就明確,在確保不影響居民、交通和不擾亂市容環境秩序的情況下,允許擺攤設點。中央文明辦也明確要求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
此次,上海更是將此寫進了法律條文,以法律的形式對“一刀切”的取締政策說“不”,給路邊攤開了綠燈。這不僅便利了市民生活,而且能夠對中低收入群體、低技能就業群體、失業下崗工人和農村來城的務工農民起到較大幫助,體現著這座城市的溫度和包容,值得點贊。
城市是為居住在城市里的所有人而建,路邊攤和規范管理并非水火不容。人們并不反感路邊攤,反感的是因為對路邊攤疏于管理帶來的種種問題,而這些問題通過精細化的管理,是完全可以解決甚至避免的。
允許路邊攤存在,上海市已經開了個好頭,邁出了第一步。下一步,上海還需要加強對路邊攤的精細化管理,針對不同地域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管理措施,引導商販在指定時間、指定區域有序經營。為路邊攤規范管理探索出一套成熟的經驗和模式,為其他地方開展此類工作提供范本。(張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