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速讀:手機內置地震預警功能,是“科技向善”的現實映射
(資料圖片)
原標題:手機內置地震預警功能,是“科技向善”的現實映射
近日,四川瀘定發生6.8級地震,舉國關注。一時間,“你手機的地震預警功能開了嗎”“僅需10秒教大家如何打開手機地震預警”等話題迅速沖上熱搜。《科技日報》報道,四川、重慶部分居民的手機中都提前接到了地震預警信息,其中一張來自重慶網友的預警截圖刷屏各大網站,“64秒后地震橫波到達重慶市江北區,震中四川瀘定,預警震級6.9級,震感較強”。(9月19日《營口日報》)
地震預警是指地震發生后,破壞性地震波還沒有到達目標區域前發出警報。相比于傳統預警監測儀,手機內置傳感器可以提前幾秒到數十秒,以彈窗和警報聲的形式,將震中、預警震級、預警時間等預警信息告知尚未受波及的用戶,進一步減少預警盲區、提升預警效率,降低地震災害的受影響程度。
不要小看幾秒或幾十秒的時間,有權威研究表明,預警時間為3秒時,可減少傷亡14%;時間為10秒時,減少傷亡39%……在災難面前,時間就是生命,而科技扮演的正是跑贏時間,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的重要角色。“地震預警功能”帶來的不僅僅是手機上的幾行信息,更是人民群眾克難度險的信心和救援隊伍準確施救的保障。
據了解,目前多款國產手機都已接入地震預警功能,一旦手機監測到地震信息,即會向預警中心服務器發送信息,使手機用戶無需安裝地震預警App,便可輕松享用地震預警功能。這能夠一定程度上解決此前缺乏及時高效的災害信息平臺、防災減災工作相對滯后的老大難問題。這既體現了地震防治從“人防”向“技防”轉變、從“事后補救”向“事先預防”的轉變,也是“科技向善”這一科技倫理的現實映射。
如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如火如荼,科技同經濟、社會深入協同發展,正在推動技術革新與生產生活深度融合。以手機內置地震預警功能為例,即是全面開啟了人類公共安全進入終端保護的新時代,提高人們面對未知災害時的“能見度”,帶來可知可見可感的防災實效。
當然,我們希望科技能夠做“更多”,比如觸發響應更靈敏、預警信息更及時、應急機制更完善,從而在地震等災害從天而降時,更好保護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充分調動和集中各級搶險救災資源。如專家所言,“實現有人的地方,就有地震預警能力”,就是這樣的一個美好愿景。
災情無情人有情,在無情的地震災害面前,科技的有效應用已充分說明,科技并不冰冷。只要堅持求新求真、向上向善,科技便是一股溫暖強大、振奮人心的力量,是最寶貴、最可靠的壓艙石,能夠在災難關頭“雪中送炭”,變成我們每一個人的“保命符”。(孔德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