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今日熱門!學歷讓位于能力,讓職業教育更具感召力


(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學歷讓位于能力,讓職業教育更具感召力

一些職業院校是專門為用人單位定向培養員工的,職校生雖然在學歷上低了一點,但卻學到了一技之長,因而在就業上少了許多競爭。因此,讓技能型人才和學術型人才獲得平等競爭機會,共享勞動創造和社會發展成果,應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選擇,也是招聘單位選人用人的正確路徑。

根據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在招錄、招聘技術技能崗位人員時,應當明確技術技能要求,將技術技能水平作為錄用、聘用的重要條件。學歷門檻讓位于能力優先,職校畢業生的社會認可度不斷提升,就業渠道也越來越寬,有了更多機會爭取到適合自己的優質崗位。(8月31日《工人日報》)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逐漸形成了一支規模日益壯大、結構日益優化、素質逐步提高的技能人才隊伍,技能勞動者超2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5000萬人,這是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然而,必須正視的是,當前,與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相比,高技能人才仍存在待遇不高、獲得感不強等問題?;诖耍?021年11月印發的《技工教育“十四五”規劃》明確,我國將持續提升技工院校畢業生待遇。特別是,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明確,大力發展技工教育,職業學校學生在升學、就業、職業發展等方面與普通學校學生享有平等機會。

不可否認,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一直都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勞動力市場中,一些用人單位以第一學歷畢業院校是否屬于“雙一流”高校或傳統的985、211高校作為篩選門檻,限制第一學歷為普通院校的畢業生應聘求職,導致普通高校畢業生特別是職業院校畢業生,與重點高校畢業生就業機會差距拉大,加劇了大學生的就業焦慮??梢?,對名高校、高學歷的過度崇拜,導致一些學子削尖腦袋也要擠進著名高等學府,不惜代價也要考研讀博。再者,現今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日益激烈,特別是,在經濟發展轉型的今天,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這些現象顯然值得社會反思:事實上,名校和高學歷,并非代表高水平和高能力。相反,一些職業院校是專門為用人單位定向培養員工的,職校生雖然在學歷上低了一點,但卻學到了一技之長,因而在就業上少了許多競爭。因此,讓技能型人才和學術型人才獲得平等競爭機會,共享勞動創造和社會發展成果,應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選擇,也是招聘單位選人用人的正確路徑。可以預測的是,拆除“身份門檻”, 讓學歷讓位于能力,將成為選才用人新趨勢。

換言之,學歷讓位于能力,讓職教更具感召力。2021年12月,我國出臺相關意見,明確提出職業本科與普通本科在證書效用方面價值等同,在就業、考研、考公等方面具有同樣的效力,不僅終結了高等教育重本科、輕職教,學術“腿長”、技能“腿短”等“跛足”現象,而且促使職校畢業生可以理直氣壯地“以技能爭崗位”。同時,也為盡早推進高考“兩種模式”,即技能型人才和學術型人才高考分開,打下了堅實了基礎。特別是,通過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實現了職業教育和本科教育無縫對接,職業教育“不同類型、同等重要”,使教育選擇更多樣、成長道路更寬廣,使學業提升通道、職業晉升通道、社會上升通道更加暢通。(張西流)

標簽: 職業教育 高等教育 用人單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