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天天要聞:遏制“竊聽風云”需要“釜底抽薪”


(資料圖)

原標題:遏制“竊聽風云”需要“釜底抽薪”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市面上流傳有不少被改裝的“間諜”充電寶,只需改裝內置一塊SIM卡,充電寶就能成為竊聽器、定位器,隨時隨地實現遠程監聽和精準定位。記者調查發現,這類嚴重侵犯個人隱私并涉嫌違法的商品不只局限于充電寶。有網店表示,其可以對各類物品進行改裝定制,生活中常見的藍牙音箱、插頭、錢包、打火機等都能改裝成竊聽器、定位器,且消費者可以通過相關電商平臺購買。(8月24日《法治日報》)

一提起竊聽,很多人可能會想到諜戰劇的劇情,如《竊聽風云》系列電影中,各種竊聽竊照定位設備層出不窮,令人不寒而栗。殊不知,現實版“竊聽風云”也在日常生活中悄悄上演,許多不起眼的身邊物品,可能是安裝有竊聽竊照定位功能的“間諜”設備,“潛伏”在消費者身邊竊取個人隱私。據報道,隨著科技的進步,竊聽、竊照、定位等“間諜”商品生產、銷售、使用門檻降低,暗地里售賣竊聽竊照定位設備的網店不在少數。

根據國家安全法及其實施細則,竊聽、竊照等專用間諜器材的范圍由國家安全部確認,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竊聽、竊照專用間諜器材,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的生產、配售都應由有關主管部門安排、批準。刑法規定,非法生產、銷售專用間諜器材或者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非法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可見,竊聽、竊照、定位等間諜器材,不是想生產就可生產、想銷售就可銷售、想使用就可使用的。但在利益驅動下,一些不法分子干起了違法的勾當,甚至形成了分工明確且密切配合的黑產鏈條。在上游,從技術研發到零部件制造,再到成品組裝、銷售,有非法生產銷售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的窩點,專業化、產業化趨勢明顯;在中游,一些商家在網購平臺“掛羊頭賣狗肉”進行隱蔽銷售;在下游,則有眾多為利所謀的“竊聽愛好者”。

遏制“竊聽風云”,必須“釜底抽薪”。全國公安機關緊密結合夏季治安打擊整治“百日行動”,深入推進打擊非法生產、銷售、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斷源”行動和打擊偷拍偷窺“掃雷”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果。截至今年7月,共偵破案件140余起,打掉非法生產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窩點40余個,抓獲犯罪嫌疑人380余名,繳獲竊聽竊照器材及零部件10萬余件。打擊竊聽竊照犯罪,需要打源頭、端窩點、摧網絡,這是釜底抽薪。

專家表示,在當前網絡犯罪猖獗的環境中,竊聽竊照往往并非個體行為,極大可能只是網絡黑灰產犯罪的一環。在高壓打擊態勢下,此類商品的銷售方式更隱蔽,使得公安機關發現違法犯罪線索難度加大。因此,在打擊上游犯罪的同時,還需多方聯動、形成合力,由點到面實現全鏈條打擊。沒有需求就沒有市場。對于中下游來說,既要打銷售竊聽竊照器材的商家,也要打錄制、上傳、牟利變現的買家或竊聽竊照者,這也是釜底抽薪。

當然,網購平臺也需加大管理力度,建立投訴舉報機制,鼓勵網民提供線索,一旦發現“掛羊頭賣狗肉”或明目張膽地銷售竊聽竊照設備的商家,及時作出相應處理,并向有關部門報告。公眾也應提升防竊聽、防偷拍意識,如果發現個人隱私被偷聽偷窺傳播,第一時間報警,以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此,才能讓竊聽竊照違法犯罪無處遁形。(付彪)

標簽: 竊聽風云 釜底抽薪 非法生產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