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關注:寫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大詩篇
(資料圖)
原標題:寫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大詩篇
青山潺潺碧水流,梯田層層綠意濃。
日前,央視《新聞聯播》播出《解碼十年 開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篇章》,以衛星視角,向觀眾展示了浙江麗水云和下垟村十年間從荒地變良田的“青綠”之路。
而就在一個月前,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會在麗水青田召開,稻魚共生系統不僅驚艷國人,也吸引了全球目光。
世界級大會、中央級媒體,為何屢屢對麗水這方水土青睞有加?終極“武器”就藏在迢迢青山、萬頃良田、一灣碧波中。不管是云和梯田的魚、螺、蟲互為食物鏈的濕地生態循環系統,還是青田“以魚肥田、以稻養魚、魚糧共存”的稻魚共生系統,煥發勃勃生機的關鍵在于把準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脈”,開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之“方”。
何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古人推崇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還是我們常說的“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是,也不止是。有解釋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指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是人與自然關系的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狀態。人類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而自然也滋養人類、哺育人類、教化人類。
地球只有一個,自然資源不可復制。如何讓有限的自然資源最大程度可循環、再利用,讓我們的子孫后代擺脫“涸轍之鮒”的困境,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共同時代命題。近年來,從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到持續推進長江保護修復、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在中華大地上徐徐展開。浙江作為“重要窗口”,更要責無旁貸做好先行探路之舉,在“浙”里共富路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讓綠色成就未來,以共美帶動共富。寫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大詩篇,我們永遠在路上。(胡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