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播報:生育政策影響大學生婚育觀念
(資料圖)
原標題:生育政策影響大學生婚育觀念
今天(7月1日),有媒體援引了學術期刊《婦女研究論叢》2022年第3期所刊發文章的觀點稱,從2021年中國大學生婚育觀調查(最終獲得9775份有效問卷)來看,雖然大學生的觀念正在發生變化,但這種變化還是溫和而漸進的,短時間內還無法動搖婚姻與生育的制度性基礎。在下一階段,婚育結果的變化趨勢將取決于公共政策在多大程度上能緩解個體在婚育成本與個體發展上的壓力。
這一觀點是基于當代年輕人的首次生育意愿進行分析的,而當前輿論關注更多的是生育政策是否優化傾斜至多孩家庭。隨著三孩政策的施行,各地方政府都在不斷推出利好政策,來支持屬地居民積極響應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而施行的生育政策。雖然二次生育、三次生育與首次生育都同樣重要,但輿論的關注焦點沒有一視同仁,顯然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大學生對是否生育的判斷。
生育政策,是決定生育成本高低的社會福利保障方向的公共政策。生育政策不僅得有,還得讓受眾群體感受得到力度。能夠看出,各地傾斜于多孩家庭的優待政策雖然不近乎完善,但也是真金白銀地在改善生育壓力給多孩家庭帶來的影響。大學生對婚育觀念的認知各有不同,歸根結底一樣是受生育成本的直接影響。相較之下,針對首次生育社會福利保障政策的“影響力”并不突出,這很難讓大學生感受到他們的生育意愿有公共政策在支持。
生育成本包括直觀呈現出來的因婚育而帶來的住房、教育、醫療、工作收入等對個體的經濟壓力,同時還包括職場對婚育女性能否平等對待、婚育女性在家庭事務能否得到足夠尊重等隱性方面的問題。這與上述學術期刊刊載文章的分析結論是對應的——“男大學生更在意婚育成本的降低,而女大學生更在意個體發展的機會。”這些都需要通過明確的政策規定和有效的政策落實讓年輕人安心。
年輕人生育意愿低迷是現代社會發展必然要經歷的過程,世界各國的實踐經驗都可作“他山之石”。更為重要的是,在社會福利保障對生育群體的優待政策不夠豐富以及不能有效地維護他們自身權利時,不應著急改變大學生的婚育觀念,這更容易引起對婚育的反感。這在當前已經顛倒了次序,很多年輕人都能直觀感受到來自家庭、社會的生育壓力,但并沒有感受到為他們創造出的良好的生育政策環境。生育政策直接關乎能否降低生育成本,讓降低生育成本的公共政策盡可能完善和豐富并真正有效地落實,顯然是下一階段社會治理的目標之一。(光明網評論員)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