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每日觀察!禁止醫生帶貨是正本清源


(資料圖)

原標題:禁止醫生帶貨是正本清源

抖音平臺日前宣布,將于2022年6月30日關閉醫療健康類認證創作者賬號的商品分享功能,并禁止醫療健康類認證創作者新開通商品分享功能。今年5月初,國家衛健委印發關于2022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的通知,涉及醫療領域亂象治理,其中之一就是“嚴肅查處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利用職務、身份之便直播帶貨”。

近年來,直播帶貨正處于方興未艾的風口。從明星大腕到草根網紅,從專業化的直播間到田野地頭,各行各業的人們,或是靠著“刷臉”,或是憑借一技之長,或是以特色產品為賣點,紛紛加入到直播帶貨的大潮之中。透過相關報道,部分醫生帶貨之所以引發爭議,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利用了其所在的醫療機構正式身份,也就難逃“職權變現”的嫌疑。事實上,對絕大多數正規醫療機構而言,本就嚴格限制醫生利用職務、身份之便直播帶貨。國家衛健委的通知要求,實際上也是一次正本清源之舉,有助于讓醫療行為回歸嚴肅。

醫生直播帶貨客觀上也會消解消費者對醫生群體的信任。這其實與官員、學者等任何專業身份卷入到直播帶貨領域并沒有本質的不同。重點在于,醫生在人們的通常觀念里,是治病救人的崇高職業,有著來自患者、消費者的天然信任。有報道提到,近年來,美容儀、電動牙刷、水牙線、洗鼻器等健康護理產品全網熱銷,一些“名不見經傳”的營養補充劑、美容護膚品等打著三甲醫院醫生推薦的名號成為“網紅爆款”,其中暗含了很多風險。這其實提醒廣大醫生要時刻保持清醒的責任邊界意識,慎重對待自己所承擔的社會信任。

也要看到,醫生做網絡直播之所以會吸引很多人關注,根本上凸顯了人們日益增長的醫療知識和咨詢服務等方面的需求。一些醫生通過網絡科普,將專業化的知識通俗地傳遞給網友,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科普角色。在這個過程中,醫生也積累了大量粉絲,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將線上流量向線下診療轉化,是可以實現共贏的。說到底,需要這類醫生從專業出發,摒棄“賺快錢”的心態,利用好社交平臺等新渠道加強與網民和公眾的便利互動,這也是平臺方應該好好發掘發力的地方。(子長)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