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關注:人生難免挫折,當是難得磨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人生難免挫折,當是難得磨練

“從2005年18歲離開故鄉,負笈遠游,至今35歲博士畢業,整整17年時間過去。其間參加過7次研究生考試、3次博士論文答辯……也曾因學業一度中斷,在基層擔任第一書記、在多家農業企業打工,曲折廢弛難以盡述……”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應用經濟學院農業經濟管理系博士趙安的博士學位論文致謝引發了輿論熱議。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盡管每個人都會經歷諸多不順,可像趙安這樣求學之路如此不順的,似乎并不多見。然而,他卻屢挫屢搏,其永不言棄的精神被網友直呼勵志。這篇言辭懇切的論文致謝內容在發布后,不斷被網友轉發、點贊,有網友稱讀后“淚眼婆娑,戳到了靈魂”,也有網友評價“一字一句,熠熠生輝”。

恰逢高考結束,這篇刷屏的勵志博士論文致謝對考生們不無借鑒啟迪意義。每逢高考,總會有人發揮正常或失常,年年上演“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悲喜劇。一些考砸了的考生,輕則以淚洗臉,重則自暴自棄,一蹶不振。如何幫助這些考生調整心態,實乃刻不容緩之事。但要真的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化解創傷,卻殊為不易,而趙安博士的這篇論文致謝,或許可以給考生們上一堂生動的心態調整課。

趙安博士介紹自己很熱愛讀書,學習也非常有自覺性、主動性,但“(學業)這條路就走得特別不順利、特別掙扎,不像有的同學,本碩博一口氣連著讀完,沒有中斷,節約了大量時間,像我這個年齡已經走到比較高的一個層級上了。但是我中間受了這么多的挫折,換了這么多的方向”。可謂“曲折廢弛難以盡述”,令人感慨不已。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與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轉化,壞事完全可以變成好事,關鍵就在于如何把握轉化。因此,換個角度審視,“考研7次、屢試不第”也是人生的寶貴財富。

正因如此,時過境遷已然獲得博士學位之后,趙安由衷地感謝起這番“苦難”。“雖然中途不斷地嘗試了別的事情,但這些實踐反過來給我今天的學術工作以極大的啟示。如果真的有一點分享心態的話,想告訴學弟、學妹們勇敢走出去,沒有什么對錯,人生的每一步都有用。”他在致謝中尤其感謝那段看似曲折的基層經歷,認為“自此開啟了一段對我后來產生深遠影響的基層實踐,并在這個過程中重塑了我認識這個社會的價值體系”。

同樣道理,高考失利也是一次難得的磨練機會。尤其對于從小被嬌寵保護、爭強好勝的孩子,要想真正有所成就,必須經受風雨的考驗,才能蚌病成珠,得成大器。古人云:過剛易折。經不起挫折是當下大多數孩子的通病,沒有苦難的錘煉,怎能有人生的輝煌?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高考發揮不理想固然會影響升學,但站在人生的高度審視,也不失為一次歷練機會。不經歷風雨的洗禮,又怎能走向成熟?看了這篇刷屏的博士論文致謝,你還會為高考失利痛苦嗎?(胡欣紅)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