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消息!寧愿閑置也不賣,須解決好電子產品回收隱私安全


(資料圖)

原標題:寧愿閑置也不賣,須解決好電子產品回收隱私安全

日前,北京市場監管局發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規范(征求意見稿)》,不僅對回收產業的貯存、拆解、處理等“硬標準”做了詳細規定,還對隱私保護這一“軟需求”給出特別規范——回收經營者應當面清理用戶個人信息,維護客戶隱私權,且不得向第三方透露客戶相關信息。

隨著電子產品換代更新越來越快,許多人家里都囤積了不少舊手機、廢電腦。鑒于廢舊電子產品“渾身是寶”,市面上的二手回收商不少,但許多人的態度卻是“寧愿閑置也不賣”。這其中,除了換不來幾個錢,更重要的還是對個人隱私泄露的擔憂。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3億—4億部舊手機被淘汰,盤活資源實現回收再利用,愈發成為潛在的環保產業。相關部門瞄準行業“痛點”明規立矩,無疑切中肯綮,對行業規范發展同樣是一大利好。

電子產品回收時的隱私“痛點”,也有著“過度開采”的前因。就拿手機來說,為了讓移動支付、算法推薦等功能更加易用,相關平臺不惜采用默認打鉤、隱藏用戶協議等手段,不斷讓消費者讓渡指紋、面部數據等隱私。但采集隱私有多痛快,想要刪除就有多痛苦,成本就有多巨大。從技術操作上看,所謂的“恢復出廠設置”或“格式化”,只是讓這些文件不再顯示。而眾廠商在宣傳中,卻將此簡單模糊為“隱私數據已被抹去”。言必稱“用戶體驗”,實則是在以低成本的話語套路,代替高成本的信息刪除,如此放任“技術鴻溝”,消費者的安全感從何而來?

身處信息爆炸時代,緊盯數據安全這一牛鼻子,減少二手回收可能造成的信息泄露,是廣大電子產品消費者的共同訴求。這也決定了,解決隱私顧慮,需要政府、行業等共同努力。相關部門有必要將此列入信息保護整體范疇,提高個人信息泄露違法成本,讓一些人不敢“伸手”。相關廠商應該有事前防范意識,建立一鍵清除個人信息的有效途徑。回收經營者應嚴守行業規范,以專業技術干專業事,不斷推動廢舊電子產品回收走向正規化。在此基礎上,還應加強環保宣傳,提升公眾循環經濟、資源回收意識,推動個人用戶積極參與回收。

廢舊電子產品回收是市場需求,更是民生訴求,瞄準痛點繼續精準施策,該行業才能更環保更安全。(鮑南)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