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消防室用“假人”值班,安全生產豈能淪為兒戲

原標題:消防室用“假人”值班,安全生產豈能淪為兒戲

消防控制室是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控制和信息中心,需要有人24小時值守。據報道,江蘇南通啟東一家公司,竟然使用“假人”模特來值班。此外,該公司值班人員也沒有取得崗位資格證。目前,消防監督員依法責令企業負責人立即整改,同時將依照程序予以相應處罰。

消防室竟然用“假人”值班,這樣的“神操作”令人大跌眼鏡。從視頻畫面看,這具“假人”模特穿著保安制服,戴著假發和帽子,背對著監控,非常逼真,如果不仔細查看,很容易被其迷惑。越是能以假亂真,越讓人感覺荒唐。安全生產的重要性不必贅言,而涉事公司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無疑把安全生產當成了兒戲。

事實上,這種荒唐一幕并非首次出現。據報道,2021年7月,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消防救援大隊在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消防監督檢查時,發現當地一家物流公司消控室立了一具“假人”模特值班。經媒體報道后,此次事件引發廣泛關注。

從報道看,江蘇南通兩起“假人”值班事件如出一轍:問題被曝光都源于當地消防救援支隊的日常監督執法,企業給出的理由也都是“人手短缺”……當地消防部門及時發現、消除安全隱患固然值得點贊,但值得追問的是,消防室用“假人”值班僅僅是個案嗎?無獨有偶,早在2020年7月,“中通快遞網點用假人充當安檢員”事件就曾引發廣泛擔憂。

企業在安全生產上心存僥幸、弄虛作假,不是新問題,只是使用“假人”這種做法更極端、更刺眼。用“假人”值班看似節約了人力成本,實則是對安全生產不負責任的表現。一旦“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僅僅停留在墻上、嘴上,那么是非常危險的。現實中,每一起安全生產事故的背后都存在僥幸心理,在一次次血淋淋的教訓面前,一些企業依舊不長記性,安全生產制度淪為兒戲,為下一次悲劇埋下了“伏筆”。

新《安全生產法》明文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而今年6月是第21個全國“安全生產月”,其主題就是“遵守安全生產法,當好第一責任人”。在這樣的背景下,“假人”值班事件再現,說明一些企業依舊缺乏底線意識、“紅線意識”,沒有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

企業要算“經濟賬”,更要算“安全賬”,安全生產容不得麻痹大意思想和僥幸心理。否則,不光危及企業安危,還會殃及公共安全。企業要嚴把第一道安全關口,相關部門也要加大監管檢查力度,抓早抓小、抓常抓細,防患于未然,及時消除各類消防安全隱患。(陳廣江)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