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高樓扔下麻辣燙砸暈路人 DNA鎖定拋物者提供有力示范

原標題:高樓扔下麻辣燙砸暈路人 DNA鎖定拋物者提供有力示范

據荔枝新聞報道,蘇州王女士在小區里散步時,被一碗從天而降的麻辣燙當場砸暈,幾分鐘后才醒過來。民警通過調取商鋪訂單信息,排查到30樓住戶孫某,但孫某拒不承認是自己扔的。通過提取筷子上的DNA,確定就是孫某扔的。孫某只好承認,自己圖方便,隨手把外賣盒子從窗口扔了出去。由于孫女士已構成輕微傷,孫某已經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高空拋物新聞頗為常見,但這條新聞所包含的要點有所不同:通過DNA鎖定高空拋物人員,懲治到位,可謂“快準狠”。

高空拋物,無端生出了不少悲劇,令人憤怒卻又常感無奈。盡管高空拋物早已入罪,特別是自2021年3月1日起,“高空拋物罪”成為一個標志性的法律詞條,但高空拋物傷人事件仍屢有所聞。就在幾天前,貴陽一男子將燒烤鐵簽從某小區六樓拋下,致人受傷,遭刑拘。2021年春節期間,於某在其居住地上海市楊浦區沈陽路某小區3號樓301室,將一袋裝有陶瓷杯碎片的垃圾從廚房窗口扔出,砸到正在樓下人行通道處蔣女士的頭面部,致蔣女士右前額部和右眼角外側受傷。此前媒體也多次報道過高空拋物致人死亡的惡性事件。

揆諸此類事件,對違法犯罪行為嚴厲的事后懲治不在話下,可是難點在于,要讓肇事者承認“犯事”頗費周折。遇見“敢做敢當”的還好說,但倘若遇見抵賴不認的也辦法不多,一些地方甚至還出現因為找不到始作俑者,整個單元樓居民全被告上法庭受罰的現象。這種“連坐法”雖然打擊到了高空拋物者,但也牽連、損害到了更多無辜者的利益,令人憤懣。這對懲惡揚善機制來說,是有漏洞和遺憾的。

精準取證、鎖定肇事者,是展開一切懲戒的前提。顯然,蘇州此事件的處置,給了我們諸多啟示。在面對德行有虧又“嘴硬”的肇事者時,可以從技術性手段上加以突破。

當然,凡事攻心為上,通過教育引導,勸諭那些有“隨手扔”習慣的人收斂、克制,可以有。但某些人的人性是不可捉摸的,有時好話說盡也無濟于事,對這類人來說,他們的自覺靠不住,唯有祭出“殺手锏”,令其無法否認、隱身,直至付出沉重代價,才能讓其長長記性。

事實上,技術性手段是好使的。在貴陽前述事件中,民警的視頻排查,是最終找到犯罪嫌疑人彭某的有用路徑。而在杭州等一些地方,不少小區,早已嘗試過以“朝天探頭”模式對付高空拋物,效果不錯。錢江晚報較早前的一篇報道稱:都要面子不敢扔了!杭州最早一批安裝朝上攝像頭的小區,高空拋物現象少了許多。從上述效果來看,就設計“技術利器”而言,有著廣闊的“聯想”空間。

在一段時間里,面對高空拋物亂象,小區內外的管理機制,似乎陷入管理僵局和思維定式,總按老舊思路來摸排,吃力不討好。需要指出的是,遏制高空拋物亂象,須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決心和智慧,而不能消極無為。固然,讓物業公司等單位單槍匹馬對付高空拋物行為確實不容易,但小區內外的治理模式完全可以打通、融合,形成治理合力。至于這方面事務如何細化,不妨深入探討、研判。(伍里川)

標簽: 技術性手段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