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治理助力文化遺產保護
原標題:環境治理助力文化遺產保護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2021年度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典型案例,涉及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護、資源開發利用、氣候變化應對等多個方面。司法機關在依法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同時,也加大對長城、傳統村落等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
生態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既包括自然生態環境,也包括人文生態環境。盡管當前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保護,但不能否認的是,污染或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仍時有發生,有的也嚴重影響人文生態環境。比如,在此次發布的典型案例中,有人盜竊古建筑構件,有人在長城保護范圍內進行違法建設,還有職能部門未依法履行管理責任導致城市古樹等重要資源受到損害等。這些行為在破壞環境的同時,也損害了人文遺跡等歷史文化遺產。
應該看到,長城、傳統村落等歷史文化遺產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蘊涵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厚重的文化價值,屬于珍貴的不可替代、不可再生資源,具有損害不可逆和難以治理恢復的特點。因此,對之必須堅持以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進行保護。
從典型案例中,我們也看到,無論是堅決支持行政主管部門依法開展長城保護及監管工作,還是督促行政機關履職盡責,抑或判令行為者承擔人文生態資源損失賠償責任,都充分體現出司法機關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鮮明態度。這一方面有利于及時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另一方面能實現精準震懾,起到較強的警示作用,有利于提升公眾的人文生態資源保護意識。
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而且屬于子孫萬代,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和生態環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希望以司法典型案例發布為契機,凝聚起全社會保護各類生態環境的強大力量,更好地守護好前人留下的寶貴財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林楠特)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