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消除價格欺詐必須明碼標價

原標題:消除價格欺詐必須明碼標價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規定》明確了明碼標價規則、價格比較和價格欺詐行為認定規則以及法律責任等。這對保護消費者和經營者合法權益、維護市場價格秩序,特別是防止價格欺詐現象發生,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價格欺詐現象時有發生,已成為擾亂市場正常秩序、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重要原因之一。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辦各類不正當競爭案件8563件,其中價格欺詐案件占相當數量,而網購則是價格欺詐案件的高發區。

究竟怎樣才算是價格欺詐?此次《規定》中明確了價格欺詐的七種行為,包括以低價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以高價進行結算;通過虛假折價、減價或者價格比較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時,使用欺騙性、誤導性的語言、文字、數字、圖片或者視頻等標示價格以及其他價格信息,等等。各種價格欺詐的目的,就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利用市場信息不對稱,欺騙消費者,以達到謀取暴利、實施不正當競爭的目的。

而要消除價格欺詐,就必須明碼標價。建立并實行商品和服務價格的明碼標價制度,有助于維護市場價格正常秩序,鼓勵正當競爭,便于監督檢查,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隨著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商品和服務的標價方式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因此,對明碼標價的規定也應與時俱進。比如以往對經營者的標價形式進行嚴格限定并實行標價簽監制制度已經沒有必要,應該取消。

總之,通過規范的明碼標價制度,讓消費者對商品和服務的真實價格明明白白,這樣,消費者才能真正掌握消費主動權。對于商家來說,也就不會在價格欺詐上絞盡腦汁,而是回歸到為消費者提供價格更實惠、質量更高的商品和服務的正軌上來。(李長安)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