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兒童食品更要名至實歸

原標題:兒童食品更要名至實歸

很多家長出于孩子飲食健康的目的,熱衷于購買打上“兒童”標簽的食品,這樣的多元需求也推動兒童食品種類越來越多、市場越來越大。兒童食品價格比同類食品高出不少,有些家庭購買兒童食品的支出已經占到家庭食品支出的一半以上。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兒童食品并非食品分類,而是針對兒童營銷的食品,其火爆背后,是兒童市場的高溢價和掙快錢。

兒童食品的火爆在商家來說,的確是一種好用的營銷策略,這也導致了市場魚龍混雜的局面。但兒童食品的銷售越來越火爆,的確又承載了眾多父母對孩子飲食細分的需求。比如,為了激發兒童進食的興趣,將食品制作成孩子喜愛的形狀,制作更加精細讓孩子進食更容易、口感更易于被接受等等;為了讓食品更健康更安全,如減少添加劑的使用、營養成分低油低脂等;再比如,食品一些有益成分添加更貼近兒童身體發育均衡營養的需要。

如果兒童食品真正是針對兒童因需定制,那么兒童食品實至名歸,即便是營銷策略,也是食品行業細分的市場深耕。從這個意義來說,市場有其內在驅動力,也有競爭升級的基因,但前提是必須將競爭規制在清晰的邊界內。

目前的兒童食品總的來說,噱頭的“面子”大于實際功能的“里子”,出現這樣的問題正在于對什么是兒童食品缺乏統一的認定與標準,產品研發、生產、銷售以及監管也因此缺乏基礎的參照尺度,從而帶來市場競逐的蠻荒無序,助推“噱頭”營銷最低成本的野蠻粗放競爭。

對兒童食品不能放任市場蠻荒開拓,還是需監管補位,引導市場規范競爭,真正讓兒童食品成為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一片藍海。一方面要指導食品行業協會制定兒童食品的標準體系,如《兒童速凍食品》《兒童預制菜》《兒童糕點》等門類各年齡段的標準規范,分別按門類明確食品安全、營養添加、制作工藝等標準,為兒童食品的生產提供遵循;另一方面應建立兒童食品認證制度、標識制度,以及兒童食品生產、銷售監管辦法,提高兒童食品生產與市場營銷的準入門檻,改變用噱頭來營銷的不當競爭,引導行業進入品質競爭的賽道。(房清江)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