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辯證看待農商行上市失利

原標題:辯證看待農商行上市失利

作為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名副其實的金融主力軍,農商行想要順利上市,除了應有穩定向好的業績外,還要處理好股權問題。在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只有不斷提升服務能力,才能獲得各方認可。

日前,大豐農商行上會首發未獲通過,成為A股史上首家上市失利的銀行。這無疑讓不少仍在排隊等待上市的銀行感到不小壓力。筆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多家農商行上市之路發生波折。廈門農商行主動撤回上市申請,重慶三峽銀行、廣東南海農商行2家銀行因合作中介機構遭證監會立案審查,被暫停上市。

農商行因合作中介機構被監管立案、暫停上市,究其根源,無疑是其公司治理中存在風控不嚴、管理不善等情形。比如,另一家排隊上市逾3年的農商行一度曾被曝出股東涉嫌偷稅漏稅等負面消息。

農商行要順利上市,應堅持“打鐵必須自身硬”。近年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影響,農商行整體經營狀況受到一定沖擊。不過,從已上市農商行的情況來看,盡管機構之間存在一定差異,但整體表現不俗,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普遍實現同比增長。一些農商行雖然規模增長幅度不大,但是在資產質量提升、資產收益增長方面都交出不錯的成績單。而反觀一些排隊上市時間較長的農商行,近年來的業績卻不太穩定,有的甚至出現大幅下滑。

除了要有穩定向好的業績之外,農商行還要處理好股權問題。多家排隊上市的農商行都曾收到監管部門有關“股權問題”的反饋意見。股權高比例質押、屢遭拍賣、股東變動頻繁等,正成為一些農商行上市路上的“攔路虎”。比如,一家排隊上市時間超過4年的農商行此前被曝出存在多名股東股權被質押的情況,且質押比例均超過90%。又如,2019年3月,證監會要求一家農商行核查并補充披露發行人歷次增資和股權轉讓情況;同年11月份,證監會要求另一家農商行核查并披露發行人內部職工持股以及非內部職工持股的自然人股東情況等。

當然,即便遇到不少困難,還是有不少農商行愿意排隊等待上市。實際上,當時一些信心滿滿準備“百米沖刺”上市的農商行,已經熬成百折不撓的“長跑選手”。據證監會發審委公開披露信息,目前有3家農商行排隊上市已超過4年,另外8家銀行排隊時間也大多在2年以上。

這背后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上市能夠極大緩解農商行面臨的資本金補血“剛需”難題。目前,上市中小銀行資本金補充方式較為多樣,而未上市農商行的資本金補充渠道較為單一。股東增資和利潤留存是最常用的方式,但在目前受到疫情、區域經濟發展增速下降等因素影響的情況下,大多數農商行利潤留存的規模較小,“補血”效能有限;而在股東增資方面,也有農商行面臨股權吸引力下降、很多股東不愿意持續注資的境地。

農商行是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名副其實的金融主力軍,也是縣域經濟的重要力量。盡管沒能成功上市的農商行都存在無法滿足上市條件的各類情形,但是換個角度看,對于一些農商行來說,力有不逮,未必要走公開上市之路。中國銀行業協會統計顯示,目前全國農商行已達1545家。這些農商行如何才能發展好?上市并非唯一途徑。對于一些規模較小的農商行來說,當前最重要的是專注服務本地、服務縣域,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長,鞏固好支農支小主力軍的優勢地位。在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只有不斷提升服務能力,才能獲得各方認可。(陸敏)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