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中國“動態清零”為世界注入寶貴信心與堅實力量

原標題:中國“動態清零”為世界注入寶貴信心與堅實力量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報道,即便在當下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包括高盛集團和摩根大通等在內的多家國際投行仍然選擇在上海推進雄心勃勃的業務擴張計劃,用實際行動為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實踐證明,疫情在全球蔓延以來,中國“動態清零”不僅為中國發展創造了一個更健康、安全、穩定的環境,同時也造福世界,為世界經濟帶來了更大確定性。

“動態清零”是最經濟、最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目前全球疫情仍處于高位,病毒還在不斷變異,疫情的最終走向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對于人口大國的中國來說,老齡人口多,地區發展不平衡,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堅持動態清零,是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必然要求,是尊重科學、尊重規律的有力體現,是14億多人口大國當前務必守住的疫情防控底線。如果放松防控勢必造成大規模人群感染、出現大量重癥和病亡,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命安全、身體健康將受到嚴重影響。實踐證明,中國的防控方針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中國的防控政策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中國的防控措施是科學有效的。中國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不僅路子是對的,效果是好的,而且用實際行動維護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寶貴信心與堅實力量。

“動態清零”為促進世界經濟復蘇繁榮增添“穩定器”。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對推動世界經濟復蘇至關重要。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因時因勢不斷調整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事實上,中國的“動態清零”總方針不是追求零感染,而是“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正是因為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高效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礎,發現一起就撲滅一起,才能以最低的社會成本、在最短的時間內控制住疫情,以良好的防控成效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2020年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10萬億元,比2020年增長8.1%,穩中向好的中國經濟為助力世界經濟復蘇注入“穩定器”。

“動態清零”為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增添“動力源”。作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且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中國發揮著“壓艙石”作用。無論是防疫物資、生活物資,還是辦公物資、數字產品,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生產基地之一。一段時間以來,受疫情等諸多因素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出現紊亂,對各國企業和消費者都造成影響。作為負責任的世界大國,中國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把疫情對經濟生產的影響降到最低,保證了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2021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6%,兩年平均增長6.1%,全年制造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7.4%;中國外貿量穩質升,進出口總值6.05萬億美元,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外貿增量達1.4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中國疫情防控的顯著成效,不僅使中國產業鏈供應鏈保持了強大韌性,也為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作出重要貢獻。

“動態清零”為外資企業深耕中國市場增添“強信心”。必要的防疫措施,難免給一些外資企業帶來暫時損失和困難。但正是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讓中國經濟在高效防疫措施基礎上,釋放出舉世矚目的巨大韌性和活力,彰顯了中國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也從根本上堅定了外商長期投資者的信心,使中國成為全球投資者的重要興業沃土和財富之源。寶馬集團增資279億元,將其在華晨寶馬的股權占比由50%提升至75%;韓國SK集團30GWh(吉瓦時)動力電池項目在江蘇鹽城開工;泰國天絲集團紅牛飲料(四川)生產基地在四川內江啟動……今年前4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20.5%,外資企業對中國市場的成長性、長期穩定性充滿信心。當前,中國政府正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在更多領域、更大范圍、更深層次賦予外商以國民待遇,不斷縮短負面清單,改善營商環境,釋放更多開放紅利。立志于長期在華投資興業的外國投資者,有望通過深耕中國市場,獲得高增長收益。(羅建華)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