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工人日報e網評】豆瓣防“水軍”:打撈真實的網絡聲音

龔先生

4月29日,豆瓣在微博平臺宣布近日已上線防“水軍”控評功能。功能開啟后,短評區將采用特定的點贊策略與排序算法,隨機展示部分短評,使得“水軍”無法通過集中點贊的方式引導短評區輿論。同時,該影視條目的短評區域頂部會出現警示標識,提醒用戶該影視劇短評情況異常。

防“水軍”控評功能一出,評論區一片祥和:

“支持,最煩控評的”;

“刷好評和刷差評的都要處理”;

“支持,維護豆瓣評分公平公正”;

……

“水軍”這種“生物”,有如互聯網界的老鼠,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確實,從互聯網興起的那天開始,就一直存在良莠不齊、泥沙俱下的狀況:人肉搜索、網絡暴力、網絡謠言……而“網絡水軍”比起某些誅心的網絡行為,看起來好像人畜無害一些。

但就是這些看似人畜無害的“網絡水軍”,“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我們對一部電影、一家網紅餐廳,乃至一個網絡事件的判斷和看法,就在他們大量的“好評”或“差評”中,不知不覺被帶偏了方向。

網絡世界里有一個首因效應,也叫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指通過最先輸入的信息對客體認知施加影響。

“網絡水軍”敏銳地捕捉到這一點,他們通過在一個帖子下大量灌水,通過“好評”或“差評”來影響網友的判斷。

“網絡水軍”也有一個不斷進化的過程。在網絡評論的初級階段,可能是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因持相同觀點而集聚;隨后是一些目的性極強的粉絲抱團“灌水”,以一些流量明星的粉絲為甚;再后來,有資本看到評論的力量,會組織專門的“水軍”發評跟帖。

“網絡水軍”不斷升級,花樣手段不斷更新。這讓普通網友或消費者想看到真實的網絡民意,就變得越來越難。

其實不光是豆瓣,微博等網絡媒體隨時可能淪陷入“網絡水軍”的包圍中。

不要忽視“網絡水軍”的力量。

龔先生身為媒體從業人員,對新媒體多少有所涉及。有時候一個帖子發出,會有無數惡意的評論涌出。而從評論可以看出,很多留言的人連帖子都沒看完整,只是一味地謾罵和攻訐。

好在技術這柄“雙刃劍”,適當的時候也能發揮斬妖除魔的作用。豆瓣在聲明中就提出:當影視條目的短評區集中出現大量具有爭議或明顯具有“水軍”特征的短評內容、且這些短評尚未被處理完畢時,防控評功能就會開啟。功能開啟后,短評區將采用特定的點贊策略與排序算法,隨機展示部分短評,使得“水軍”無法通過集中點贊的方式引導短評區輿論。

豆瓣的做法給社交媒體提供了一個可以借鑒的方式——其實很多的網絡異動都可以通過技術手段監測到,一旦有“網絡水軍”涌入,相關平臺可以立即啟動應急機制,對“網絡水軍”進行反制。

當然,在啟動防“水軍”控評功能過程中,可能誤傷一些正常發表評論的帖子,這需要平臺加以細致甄別、去偽存真,將真實的網絡民意呈現在網友面前。

今天,我們無疑需要更多類似的努力,打撈真實的網絡聲音,維護清朗的網絡空間。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