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人才紅利實現鄉村振興“雁陣效應”
原標題:釋放人才紅利實現鄉村振興“雁陣效應”
鄉村要振興,人才必先行。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釋放人才紅利是鄉村振興的“必選項”,如何培養一批愛農村、懂農村、愿意建設農村的人才隊伍是釋放人才紅利的“必答題”,要建強“頭雁”“歸雁”“家雁”“鴻雁”四支隊伍,“四雁領航”讓人才引領鄉村振興實現“雁陣效應”,持續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強化農村主心骨培養,讓頭雁領飛。農村作為鄉村振興的主陣地,夯實筑就一群攻堅克難、聯系群眾、引領振興的鄉村“頭雁”力量是十分重要的,需各級黨組織協同發力持續做好激活頭雁、培育頭雁、賦能頭雁的行動,強化村級隊伍培養。激活頭雁,持續實施農村“領頭雁”培養工程,強化村黨組織書記作為鄉村振興的“第一沖鋒手”作用,不斷優化村“兩委”班子結構,大力選拔懂發展善治理、有干勁會干事、甘于奉獻、敢闖敢拼、能夠團結帶領群眾推進鄉村振興的優秀人員進入村“兩委”班子。培育頭雁,著重選拔在外創業人才、致富能手、退役軍人、大學畢業生等優秀鄉土人才成為村干部隊伍后備力量。賦能頭雁,推行“一肩挑”候選人“競職承諾、創業承諾”等制度,激發干事創業內生動力,鼓勵候選人登臺發表競職演講,展示能力優勢,繪就發展藍圖,曬出任期“發展規劃”“施政方案”,讓黨員群眾發展有希望、生活有奔頭。
推動人才資源下沉,讓歸雁助力。引雁歸巢,讓其銜枝而歸,才能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首先要識別“歸雁”,建立在外優秀人才信息庫,大力引導在外優秀人才支持家鄉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其次要“引雁”,完善柔性引才獎補政策,靈活建設柔性引才基地和人才“飛地”,通過顧問指導、項目合作、服務外包、技術入股等方式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同時要打好“情懷牌”“鄉愁牌”,讓飛雁“回鄉筑巢”。用“求賢若渴”的誠心、赤誠的干事情懷,引進外來“雁群”,健全鼓勵人才向偏遠鄉鎮和基層一線流動激勵制度,完善工資待遇傾斜政策,切實幫助人才解決實際困難,用制度確保“歸雁”落地生根。開展“銀發歸雁”助力鄉村振興,引導激勵廣大離退休干部和老專家、老教授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作用。統籌引進使用農村緊缺人才,健全農業科技推廣人員“下沉到村”機制,實現人才“沉”下來,農村“活”起來。
注重鄉土人才培養,讓家雁展翅。鄉土人才作為農村寶貴的人才資源,是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按照“只要身上有本事、手里有絕活,就是人才”的理念,支持黨員帶頭致富、帶領致富,從“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致富帶頭人”中招募一批特聘農技員,把身懷絕技絕活的鄉村振興人才挖掘出來。“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精心制定好鄉土人才“培養計劃”,加快培養農業農村產業發展人才、鄉村公共服務人才、鄉村治理人才和農業農村科技人才,圍繞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培養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農村電商人才和鄉村工匠。加強校地、校企合作,充分利用職業學校資源,定向培育本土人才,著力打造一支懂農愛農、經常在村、及時服務農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專業人才隊伍。為鄉村一線農業、教育和衛生等領域業務骨干爭取到上級對口單位和發達地區跟班學習、培訓研修的機會。積極開展“組團式”幫扶和“結對式”幫帶,實現扶持事業發展和培育本土人才良性循環。注重靈活性、持續性與針對性,為人才搭建干事創業的平臺,打造出地方發展的“磁石”,建立健全本土人才創新創業支持機制,在鄉村振興一線培育一批優秀人才,達到“帶動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經濟,富裕一鄉農村”的效果。
加強新型農民培養,讓鴻雁建功。鄉村振興要以農民為中心,農民人才的培養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時代要求,打造一支現代化新型農民是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農村的發展要依靠農民、培育農民、發展農民,培養敢于創新、善于開拓、勇于發展農業農村的新型農民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一步。因此要依托農村實用技術學校,采取實地教學、現場觀摩、典型示范、案例分析等方式,培訓一批農村致富帶頭人。以各級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培訓為主體,以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為重點,統籌推進新型農業經營和服務主體能力提升、種植養殖加工能手技能培訓、農村創新創業者培養、鄉村治理及社會事業發展帶頭人培育和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示范培訓等行動,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隊伍。積極開展創新比賽、職業技能大賽等活動,選樹一批新型農民典型,積極推動黨員成為新型農民模范,激勵農民在鄉村振興的廣闊舞臺上大顯身手,實現農民行、農業行,農民興、農村興的繁榮景象。(作者:秦柯棋 王瑞 金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