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戰疫需要更多志愿精神

原標題:戰疫需要更多志愿精神

當前,國內疫情多點散發與局部性聚集性疫情并存。疫情較為嚴重的城市,運行節奏被打亂,原有的生活體系遭到沖擊,由市場提供的服務被迫停擺。關鍵時刻,居民志愿者“一夜成軍”,站到戰疫一線。

疫情中,志愿者的暖心故事不勝枚舉:70歲的老人做社區疫情防控志愿者,感染新冠病毒后瞞著家人住進方艙醫院;年輕小伙為7000多名社區居民配藥,一天只睡四小時的他,被居民稱作“小區藥神”;為幫居民找出救命藥,快遞小哥在2萬余件包裹中搜尋……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疫情中,我們共同見證,志愿者幾乎“無所不能”——他能變身“送藥俠”,他既當大學教授,也給學生送外賣;他也可以是走出方艙,再上戰疫一線的康復病人……

面對疫情,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求助者,每個人也可以成為施助者。戰疫需要更多志愿精神。只要有志愿精神,愿意伸出援手,每個人都能奉獻一份光和熱?! ?/P>

行動是志愿者的“通行證”?!胺瞰I、友愛、互助、進步”這八個字,不是抽象的定義和空洞的口號,需要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自覺和深入人心的價值理念。志愿者的存在,不僅維持了城市功能的運行,更溫暖人心,一掃鄰里間的陌生和隔膜。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道者勸以教人。”志愿精神,也是一座城市的軟實力和寶貴財富。戰疫中,封控在家的醫學專家帶領社區志愿隊伍,制定防控策略;營銷專業的大學老師,將資源鏈接、需求分析、流程優化等專業知識,用于優化社區團購;成百上千的心理咨詢志愿者,坐守電話一頭,與居民共同“戰疫”。志愿者用專業的力量打通了疫情防控的堵點難點,為防疫架起了守護屏障。

戰疫中,任何人都不是局外人、旁觀者,更不能是攪局者。你怎樣,你的城市就怎樣。個體不是城市的零件,而是能影響、激勵、凝聚他人的有機組成。只有秉持志愿精神,守望相助、齊心協力,才能早日取得抗擊疫情的最終勝利,早日回歸日常生活。(蘭天鳴)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