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防止“摸魚”應該 侵犯隱私不行

原標題:防止“摸魚”應該 侵犯隱私不行

企業為了防止員工在上班時間“摸魚”,可謂煞費苦心。近日,有網友發文稱領導發布群公告,要求員工下班前將手機電量消耗截圖私發檢查。據爆料人稱,近期公司效益不好,才開始這樣管理,目的就是不讓員工刷視頻玩游戲。網友紛紛評論,表示“無語至極”“比裝監控還可怕”。

員工遵守契約,提供勞動、愛崗敬業是分內之事。企業加強管理,防止員工工作時間“摸魚”也情有可原。為了加強管理,企業可以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對于一些效率低下、影響工作的員工,做出必要的懲罰。但是要求員工下班前發手機電量截圖這樣的規定,卻存在侵犯員工隱私權的嫌疑。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隱私權是人格權的一種,行為人侵犯公民的隱私權,按照侵犯公民人格權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后,用人單位有權對員工實施組織、領導、監督、管理,勞動者也理應服從,但并非是無條件、毫無原則,必須是以合法為前提。勞動者利用個人手機進行工作、生活、人際交往活動形成的信息,屬于個人隱私,享有未經本人允許,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權利。如果員工發現用人單位調查自己的隱私,或者發布自己的隱私,有權向用人單位追究侵權責任。勞動合同并非賣身契,用人單位不能據此剝奪法律賦予勞動者的人身權利和人格權利,勞動者有作為公民享有的一切基本權利。

員工如何使用自己的手機,完全是個人私事,企業不能管到員工用其來干什么。倘若某份工作需要員工時刻集中注意力,企業管理者在招聘時即可說明工作時間需要上交手機,并將此項要求寫進勞動合同中。而對于無此類要求的工作,員工偶爾刷下手機并不會影響正常工作,僅僅因為企業管理者個人的念頭,而做出此種“家長作風”的行為,逾越公私邊界,就不僅是侵犯了員工的個人隱私,更是對獨立自主的成年人的人格侮辱。

我們反對這種矯枉過正的職場規定,并不是支持“摸魚”行為。相反,企業管理者應當理性看待,從提升員工工作積極性、讓員工的付出和所得成正比等更加長遠的角度多措并舉,以更科學、合理、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加以規范。不論企業管理者出發點如何,都必須謹記,法律規范是決不可逾越的。

(作者:張愷琦 單位: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檢察院)

標簽: 企業管理者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