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新發職業病病例數何以大幅下降

原標題:新發職業病病例數何以大幅下降

馮海寧

據新華社報道,4月25日,第20個全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正式啟動。國家衛生健康委信息顯示,我國塵肺病等重點職業病高發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進一步得到保障。全國報告新發職業病病例數從2012年的27420例下降至2021年的15407例,降幅達43.8%。

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職業病,曾讓不少勞動者痛苦,也曾引發各方關注,個別勞動者還曾因此成為輿論焦點。一些個案及由此引發的討論對促進職業病防治及法律法規完善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新發職業病病例數顯著下降,是多重因素共同推動的結果。

首先,這與多次“修法”有關。我國職業病防治法在過去的11年間進行了四次修訂,每一次修訂都是對勞動者權益保護的進一步完善,這為新發職業病病例數下降打下了良好基礎。比如針對職業病診斷難,取消了由3名以上取得職業病診斷資格的醫師來進行集體診斷,并完善《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

其次,近年來對職業病的監測進步明顯。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我國職業病和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監測已從地市覆蓋到所有區縣。3年來,共監測用人單位10萬余家,涉及勞動者數千萬人次。這對于早期發現、預防職業病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經濟轉型以及生產勞作中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也改善了勞動者的環境,降低了職業病發病率。

再有,越來越多的勞動者對職業健康、權益保護有了更理性、充分的認知,不少企業也在積極尋求轉型升級,避免對勞動者健康和環境造成傷害進而付出沉重代價。

盡管新發職業病病例數顯著下降,但也要看到,2021年新發職業病仍有1萬余例,這提醒我們職業病防治工作還得再接再厲。從某種角度上說,容易防治的職業病及職業病危害因素,很多已經被遏制,剩下的恐怕是一些難啃的硬骨頭,有關部門有必要對現存的新發職業病病例進行深入研究,總結規律、發現問題,從而形成更為精準有效的防治方案。

同時要看到,在傳統職業病新發病例數明顯下降的同時,一些新型“職業病”逐漸增多且引發關注,比如失眠、焦慮、腰椎病、頸椎病、內分泌疾病等亞健康狀態,同樣讓不少勞動者痛苦不堪。但這些疾病目前并未被納入《職業病分類和目錄》,從而沒有被列入職業病防治體系。

對于上述同樣影響勞動者身心健康的病癥,有關部門應予正視和重視,傾聽他們的建議、了解相關需求,認真考量、評判是否有必要如及時修訂法律,適當擴大職業病范圍、細化相關職業病認定標準,以更好地保護勞動者權益。

標簽: 大幅下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