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發個“羨慕”的朋友圈就被開除?勞動者合法權益如何得以保障

原標題:發個“羨慕”的朋友圈就被開除?勞動者合法權益如何得以保障

近日,河南商丘一網友爆料稱,自己發了一條“羨慕人家工資按時發放”的朋友圈,同事評論“我也羨慕”,結果兩人竟都被領導開除。

此事引發熱議后,一位自稱該員工用人單位負責人回應稱,確實存在這樣的事,領導刷到朋友圈內容,覺得員工沒有集體性和凝聚力,拖欠工資屬于公司“正常現象”。

目前,當地勞動保障部門已介入處理此事,要求該公司提交所有員工的勞動合同以及社保繳納情況,同時責令該公司限期整改賠償,并予以行政處罰。

值得警惕的是,此事雖然荒唐,但并非孤立現象。近年來,用人單位因各種明顯不合理的說法對員工進行降職減薪、甚至開除的情況不斷被曝出,反映出部分地方落實勞動法不規范、不充分的情況。疫情下,許多行業出現經營困難,裁員現象較為普遍,有關方面要防止損害勞動者合法權益問題出現蔓延、加劇態勢。

從此事中的涉事公司領導回應看,這樣的擔心并不多余。該企業領導把員工按時發放工資的合理合法訴求看成是所謂“集體性”“凝聚力”問題,還將拖欠工資看成“正常現象”,更是僅僅因為一條朋友圈就任意開除員工,這些做法不僅嚴重損害了員工權益,也顯示出其對法律法規的無知。這些錯誤認識和行為,理應受到社會的批評,政府部門也要及時介入,把勞動法挺在前面。

企業和員工從來都不是對立的,而是“合舟共濟”的共同體。疫情以來,不少企業的經濟狀況受到影響和打擊,存在一時發不出工資甚至面臨不得不裁員的情況。但越是處于艱難境遇,就越是需要互相理解;越是經營遇“冷”,對待員工就更應保有溫度。

對于一個企業而言,因為員工朋友圈的一個“牢騷”就加以開除,格局太小,只能更加破壞其“集體性”“凝聚力”。真可謂:遇事方顯擔當和格局,同心同德方能乘風破浪。(秦黛新)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