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考試包過?考證市場亂象不能“放過”

原標題:考試包過?考證市場亂象不能“放過”

學歷造假、考試包過……考證市場有多亂?4月21日《北京青年報》報道指出,為招攬生源,“代報名”“包過班”等承諾滿天飛,部分培訓機構夸大事實、虛假宣傳,甚至還提供證書掛靠、開具虛假工作證明等違規操作。

進門需要鑰匙,入職需要持有相關從業證件。在目前的就業形勢下,從業證件是“硬通貨”,一方面是從事該工作的資格證明,另一方面能提高入職后的工資標椎。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各行業發展愈加規范,考取證書成了無數求職者、工作者的“急難愁盼”,于是乎產生了龐大的培訓市場。但有機構虛假宣傳、違規操作,無德更違法。

事實上,學歷造假、考試包過的宣傳標語經不起推敲,只要拿“照妖鏡”照一照原形畢露。據悉,有機構宣稱,學歷不夠,只要肯交錢就能辦理。其實早在2001年,我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就開通了學歷證書查詢系統,并于2004年召開“嚴厲打擊學歷造假”的新聞發布會,是真是假一查便知。根本上來說,有關機構涉嫌虛假宣傳、夸大事實,對“通過考試類培訓”作出明示的保證性承諾,屬于《廣告法》第二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的禁止性廣告,同時屬于《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第六條第(八)項規定的禁止性虛假宣傳,應當主動接受市場監管部門的行政處罰。

對于考生來說,“紙包不住火”,即使僥幸逃過一劫,又怎能保證“包過”的人生?無論在工作崗位、學校,人品永遠是經久不衰的“敲門磚”。學歷造假害人害己,假學歷將會被記錄入征信檔案伴隨終身,得不償失。更嚴重的是,還可能受法律制裁。最高法的相關司法解釋指明,“對偽造高等院校印章制作學歷、學位證明的行為,以偽造事業單位印章罪定罪處罰”,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一證到手,求職無憂”,靠的是努力拼搏不懈奮斗,與哪家培訓機構無關,治理考證教培市場亂象還得“剛柔并濟”。站在考生角度,還需相關部門保證就業信息暢通無阻,及時辟謠違法信息。不妨從源頭加強監管,進一步規范培訓市場師資等軟硬件標椎和條件,結合市場調研提高行業準入門檻。深入重點人群體中,宣講相關受害案例,并提供特設機構積極受理相關投訴,切實保障考生正當權益,依法全方位打擊“亂承諾”“亂作為”“亂收費”“亂宣傳”,以多方合力保障考證培訓市場良性運轉。(韓欣)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