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上海保供企業名單惹爭議?應讓市場來優勝劣汰

原標題:上海保供企業名單惹爭議?應讓市場來優勝劣汰

疫情期間,上海的生活物資供應保障工作吸引了多方關注。近日,有人分析發現,上海市商務部門發布的1072家保供企業名單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小微企業。小微企業參與保供工作不是問題,“小麻雀”也能解決家門口的“大需求”。真正的問題是靠政府之手配置資源肯定眾口難調。隨著疫情形勢的逐漸好轉,應該同步、有序放開市場力量,讓市場來優勝劣汰,滿足2500萬市民千差萬別的需求。

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為滿足超大城市的生活物資需求,上海成立了市級層面的保供專班,對符合防控條件的企業頒發《上海市疫情防控生活物資保障企業證明》。這張名單從發布開始不斷擴容,目前已納入超過1000家企業,涵蓋超市商貿、電商平臺和主副食品等多個類別。其中既有聯華、京東、盒馬、餓了么等大型企業,也有不少注冊資金、實繳資本均小于100萬元的小微企業。

近日上海一些街鎮出現生活保障物資質量問題,大多來自小微保供企業,遭到居民投訴和網友吐槽,也讓一部分網友把矛頭指向相關保供企業。比如,有人統計發現,注冊資金、實繳資本均小于100萬元的保供企業一共92家,約占上海保供企業總數的9%。

需要指出的是,企業規模大小和保供工作好壞并不直接關聯,一些“濃眉大眼”的知名企業也有犯錯乃至作惡的時候。不宜對進入名單的小微企業做簡單的“有罪推定”,這不是團結抗疫應有的態度。

事實上,被網友“點名”的小微企業中,有的是為老人提供助餐服務的公益性組織,還有的是為上海公衛中心醫護人員解決生活物資難題的小賣部。這些“麻雀般”的市場主體,一樣是保供的有生力量。

有人根據統計數據測算過,滿足一座2500萬人口城市的生活物資需求,需要近400萬批發、零售、餐飲和物流從業人員。配置這么大體量的資源,主要還得靠市場力量。

當前,上海的疫情防控已經出現積極向好的趨勢。在嚴格執行防疫標準的前提下,應該同步、有序放開市場力量,讓市場來滿足居民個性化的需求,讓市場來淘汰那些質量不合格、聲譽度不佳的企業。政府的主要精力應該放在?;尽⒍档拙€方面,尤其是針對高齡獨居老人等特殊群體,要做到上門服務、保質保量。

最新統計顯示,目前上海的電商平臺大倉已恢復營業51個,非涉疫開倉率達96.3%。同時,還有1079家重點超市賣場實現線上開業。這些數據,顯示了上海在恢復正常市場供應方面的努力。事情正在朝好的方向發展,公眾也不妨多些理解和耐心,共同等待“疫”散云開的那一天。(何欣榮 周蕊)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