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抓住卡車智能化新機遇

原標題:抓住卡車智能化新機遇

滿載經濟發展成果,穿越祖國萬水千山,卡車長年累月行駛在公路上,支撐起規模龐大的現代物流體系,卻也給人留下笨重、危險、駕駛吃力、污染高的印象。車輪滾滾中,時代悄無聲息地進步著。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重卡大多還是老樣子,但在物流園區、港口、礦山等相對封閉的場景中,“顏值”更高、更加環保、無人駕駛的新型智能卡車越來越多,它們載著各類貨物駛向既定目標,周而復始,有條不紊地運行著。

近年來,汽車領域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趨勢深入發展,在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上不斷取得突破,給卡車行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相較于乘用車市場存在關于技術和安全問題的諸多爭論,作為生產資料的卡車,已在自動駕駛商業化上先行一步。

需求側變化倒逼卡車行業轉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重卡銷量139.5萬輛,同比下降13.8%。今年一季度,這一數據為23.2萬輛,同比降幅高達56.3%,連續多年增長后,重卡銷售顯露疲態,由“增量競爭”轉變為“存量競爭”,傳統卡車廠商急需尋找新的增長點。另外,物流行業面臨人力成本高漲、司機短缺、事故頻發等諸多痛點,能幫助行業降本增效的新型智能卡車具有天然吸引力。加之卡車使用場景相對封閉、線路固定,更適合于自動駕駛落地,一時間,卡車廠商、物流企業、科技公司,還有一些跨界而來的乘用車廠商紛紛布局賽道,搶占市場。

國產卡車行業從早期的零件組裝模式,到今天智能卡車遍地開花,顯現了行業創新發展的澎湃動力。1956年7月,長春一汽裝配出第一輛解放牌卡車CA10,標注了新中國汽車工業的起點。此后,自主品牌卡車憑借結實耐用等優勢,一直占據著中國公路運輸的主流。但長期以來,國產卡車都是“性價比”的代名詞,外資品牌牢牢把控卡車市場的金字塔尖。如今,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開辟了卡車行業競爭的新賽道。過去由發動機排量、變速箱等參數構建的汽車核心技術,已演變為電池續航里程、自動駕駛系統等全新指標,中外品牌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為本土卡車品牌沖擊中高端市場帶來重要機遇。

眼下,智能卡車領域角逐激烈,技術競爭將決定未來的市場格局。但自動駕駛技術的復雜程度更依賴廠商整合能力而不是單兵作戰。環境感知、智能決策、控制執行、精確定位,每個功能的實現都十分復雜,而當各個部分組成系統后也面臨穩定性可靠性的嚴格考驗,這都需要研發團隊進行長期實驗和數據積累,也需要產業鏈的密切協同。

對于智能卡車而言,安全始終是第一要義,作為新鮮事物,其發展遠未成熟。盡管愿景十分美好,但廠商也意識到,由于技術和法律層面的諸多障礙,完全無人駕駛大規模商業化落地道阻且長。不過,這并不意味著眼下無所作為。不同等級自動駕駛技術和其他智能化手段在卡車上的應用,正幫助千萬“卡友”減輕駕駛強度,增加工作樂趣,陪伴“卡友”更加安全地穿行在祖國山水間,這也將為實現真正的無人駕駛積累大量數據和寶貴經驗。期待國產無人駕駛卡車早日駛來。(康樸)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