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破除物流梗阻 為經濟發展蓄能

原標題:破除物流梗阻 為經濟發展蓄能

針對近期突出的貨運物流不暢問題,全國保障物流暢通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電視電話會議部署了十項重要舉措,要求努力實現“民生要托底、貨運要暢通、產業要循環。”

物流是現代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中國公路交通承擔著全社會70%以上的貨運量和客運量。從市民生活物資,到工廠生產原料,再到農耕種子化肥,莫不依賴于此。可以說,保物流就是保“經濟社會發展的血脈”。但近段時間出現的一系列斷點、堵點問題充分說明,供應鏈、生產鏈其實十分脆弱,如果不及時解決,其負面效應遠不止網購效率降低,還將傳導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

當前,新冠疫情仍處于全球大流行狀態,統籌協調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注定是一項長期工作。可以說,現在擺在各地各部門面前的,不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而要在多種因素約束下尋求達致多重戰略目標的最優解。特別是在市場流通的問題上,更需要一種大局觀,不能守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想問題,人為制造不必要的梗阻。從這個意義上說,不論是足量發放全國統一通行證,還是強化核酸檢測結果48小時全國互認,都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以更大視野看,暫時的物流梗阻也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了醒。那就是,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戰略格局下,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是一個從整體上重塑并進一步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主體都應當有積極破題的姿態,而要少些被動應對的躑躅。通過不斷加強制度建設的專業性,提升各地各部門的擔當意識,將冗余政策和摩擦成本一步步降下來,才能充分做到以自身最大的確定性,抵御外部環境變幻莫測的不確定性。

打通“經脈”,破除“藩籬”,讓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都暢通起來,以全國統一大市場為支撐,戰勝疫情就有了底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也將更加強健。(湯華臻)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