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良好的環境信用讓企業走得更遠

原標題:良好的環境信用讓企業走得更遠

篡改偽造檢測報告,指導企業制作虛假煤樣送檢;現場核查只是走一走、拍拍照,并不核實環評、排污許可等重要文件;編造虛假檢測報告,原始檢測記錄隨意偽造。生態環境部近日通報了碳排放報告數據弄虛作假典型問題,受到廣泛關注。這些造假行為,影響的不僅是涉事機構的信用和前程,更會嚴重損害碳交易市場的公平公正,使政策執行效果大打折扣。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企業無信,則難求發展。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信用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辦、國辦近日印發的《關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見》,明確提出完善生態環保信用制度,并對深化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加強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信用監管等工作作出具體要求。

可以說,環境信用對企業的影響只會越來越大。企業若不重視生態環保工作,發生環境違法行為,終將被社會信用體系的制約,影響自身長遠發展。近日在浙江嘉善,一家信息科技公司因著急貸款卻被限制,心急如焚地跑到嘉善生態環境分局尋求幫助。究其原因,是這家公司此前被實施過環境行政處罰,留下了環境信用不良的記錄。最終,企業按照程序修復信用后,才順利地從銀行拿到貸款。江蘇某建筑公司在被評定為環保較重失信企業后,不但被生態環境部門列為重點監察對象,還同時被多家銀行催繳和限制貸款,甚至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讓企業感受到了生存危機。

在一定程度上,環境信用就是戴在企業頭上的緊箍咒,倒逼企業規范經營。對于企業來說,與其失去信用再修復信用這樣被動應對,不如主動加強環境管理,苦練內功,將信用評價當成助推器,從守法經營中獲取更大發展空間。

在江蘇,企業守信,便能獲得更優惠的水價、電價,或在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中被豁免。因環境信用良好,揚子石化—巴斯夫公司享受著環保豁免政策。在應對重污染天氣時,其他企業被停產、限產,揚巴公司則能保持穩定生產。這就意味著,獲得豁免資格的公司在市場競爭中,將處于更有利的位置。

企業是環境治理的主體,通過環境信用這種直觀的方式,社會公眾便能知曉企業環境行為實際表現,方便參與環境監督,銀行等市場主體也可以更好掌握企業的環境風險,作為商業決策的重要參考。企業應清醒認識到,保持良好的環境信用,絕不是為了應付監管要求,而是對自身發展負責。時刻繃緊環境信用這根弦,才能在自身戰略決策、經營活動中充分考慮環境影響的因素,提升生態環境治理和整體管理水平。

誠信者,天下之結也。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越是環境信用良好的企業,越能牢牢把握主動權,在未來發展上立于不敗之地。(宋楊)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