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智慧廁所成為民生驛站
原標題:讓智慧廁所成為民生驛站
4月15日,在成都“雙碳引領·建圈強鏈”打造世界級光伏產業綠色低碳新應用場景現場會上,名叫智慧驛站的智慧廁所脫穎而出,其外形時尚,渾身黑科技,可移動吊裝、全感應無接觸如廁、生態環保處理,還可充電、換電池、AED急救、租雨傘等。智慧廁所將物聯網、5G、大數據等新技術植入到廁所這一公共民生空間,兼顧數據采集,打通數據壁壘,實現數據資源共享,為市民提供一站式智慧服務的同時,還能提升城市服務水平和管理能力。
廁所狀況關乎品質生活,折射文明風尚。能否提高廁所等民生公共空間服務水平,已成為影響生活品質的因素。對廁所認知的躍升提示我們,廁所的演進是人類生產力進步和科學水平不斷提升的結果,更是人類文明素質進步的重要象征。
在成都已投入使用的智慧廁所,堪稱民生驛站。搭載的新設備AED救助系統,可確保發生緊急情況時,患者能在最短時間得到醫療救治,填補了救護車到來前的急救空白。智慧廁所還是科技驛站。智電倉每座每日儲電量達10kwh,每座每年可節省1197.2千克標準煤,有效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廁位間采用了國內先進的糞污處理一體化系統,每座每年可節水2336噸水。
民生公共空間體現著城市的文明程度,也考驗著城市治理的成效。“廁所革命”的不斷向前推進,就是在補齊現代生活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文明的短板,這需要從思想認識、文化觀念、政策措施、體制機制等各方面統籌謀劃、分類實施。科技、環保、便民綜合服務以及探索可持續運營模式都要久久為功,不斷創新相關公共產品,兼顧生態、經濟、民生和社會效益,提高治理效能。
社會治理講求共建共治共享,營造良好的公廁環境需要大伙的積極參與。智慧驛站不僅要試點更得廣泛普及,僅依靠政府投入、科技創新和企業運營還遠遠不夠,需要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其中,在共享中謀發展,建設者、運維者、使用者都是社會生活的參與者,都應盡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智慧驛站的不斷推廣將補齊民生短板,之后更需要全社會齊抓共管讓民生公共空間全方位走向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李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