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每5人中有3人感染?別被“抗幽”產品忽悠

原標題:每5人中有3人感染?別被“抗幽”產品忽悠

“全國超5.6億人感染過幽門螺旋桿菌”“幽門螺旋桿菌致癌”,近期,幽門螺旋桿菌相關話題頻繁沖上熱搜,引發公眾對幽門螺旋桿菌的關注。

根據2001—2014全國幽門螺旋桿菌調查顯示,我國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在40%—90%,平均感染率為59%,這就意味著:每5個人中,就有3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如此之高,一時間,讓公眾談“幽”色變。

隨著話題熱度一再升溫,一些動歪心思的人從中嗅到了商機,市場上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蹭熱點”現象。原本的科普和公衛教育反而被一些別有用心者肆意炒作、夸大危害性,一再引發民眾的“病菌焦慮”。

這些不良商家打著“專利”“高科技”的幌子,忽悠手段花樣百出。在各大電商平臺上搜索“幽門螺旋桿菌”關鍵詞,出現的產品名目繁多,從自測幽門螺旋桿菌抗原的檢測試紙,到主打抗幽概念的牙膏、漱口水、抗幽茶、抗幽貼,再到益生菌飲品等,應有盡有,產品價格也因貼上“防幽”“抗幽”“殺幽”的標簽而水漲船高。網友不禁感慨:不看不知道,原來“抗菌”產品這么多,已然形成了一條成熟的產業鏈。

然而,事實上,這些聲稱能預防和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產品根本經不起考驗。此前已被媒體曝光的“抗幽牙膏”,早就被國家藥監局“打臉”,被直接指出牙膏不是藥品,不能替代藥品治療疾病。那些被商家捧為“抗幽神器”的多種形態產品也接連被相關專業人士科普辟謠:不要輕信各類“防幽”“治幽”產品,用沒有經過國家認可、非正規途徑進口的產品來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并不靠譜。

但就是這些已被證實并不靠譜的商品,現在仍在各大電商平臺以“蹭熱點”“打擦邊球”的方式高調售賣著,并且銷量還不低。而之所以能夠熱銷,除了部分群眾對幽門螺旋桿菌了解有限甚至有誤以外,也跟電商平臺的監管松懈有很大關系。盡管現在部分平臺已經屏蔽了“幽門螺旋桿菌牙膏”等搜索關鍵詞,可仍有一些商家“改頭換面”來躲避監管,混淆藥品和保健品的功效,用虛假廣告來忽悠消費者。對于這些,平臺要做到“守土有責”,增強審核監管,認真幫助消費者把關商品質量,協助消費者正當維權。

商家們更要清楚地認識到,消費者的健康問題不應成為“財富密碼”,容不得任何玩笑和鉆空子,依法依規生產經營是企業的警戒線和生命線。有關部門要形成聯動機制,持續加大監管力度,盡可能消除監管盲區。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不法生產和經營行為“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并將其列入“黑名單”,營造風清氣正、誠實信用、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目前研究已證實,幽門螺旋桿菌是引發胃癌的“元兇”之一,我國是幽門螺旋桿菌的高發病率國家,這也是公眾談“幽”色變的原因。對此,有關部門和專業人士也一直在為公眾進行科普和防范指導:幽門螺旋桿菌主要通過口—口傳播、糞—口傳播、胃—口傳播等途徑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家庭內傳播是其感染的主要方式之一,倡導家庭進行分餐或應用公筷、公勺進餐。專家表示,即使確認感染,患者也不需要過度緊張。目前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絕大多數人可以通過兩周以內的口服藥物治療根除細菌。

在此,還是要提醒大家,除了要增強自身對疾病預防知識的儲備外,發現健康問題一定要及時就醫并科學治療。只有對疾病有充分和正確的認知,才不會受不法商家變相販賣的“病菌焦慮”影響,從而保護好自身的切身利益。(苗務)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