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育引進優秀人才要拿出決心和誠意
原標題:鄉村教育引進優秀人才要拿出決心和誠意
近日,《中國教育報》報道了江西省上饒市鄉村教師隊伍發展的經驗。上饒市的做法不僅為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鮮活樣本,更讓人看到了鄉村教育振興的前景和希望。
近年來,各地都出臺了一些引進優秀人才的優惠政策,如住房保障、提高待遇、職稱晉升、解決子女就學等,也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于鄉村教育的優秀畢業生簽約就業,為鄉村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但個別地方由于種種原因,出現了工資、住房、戶口和所承諾的優惠政策沒有及時兌現的情況,影響了優秀人才的引進。
教育是鄉村發展的靈魂和根基,優秀人才是鄉村教育振興的關鍵。不得不承認,在資源、信息、文化、環境等方面,鄉村和城市始終存在一定差距。加上大學畢業生對就業環境的多元化需求,鄉村教育引進優秀人才無疑存在困難。
和同類地區相比,上饒市同樣地處中部欠發達地區,農村教育占比大,同樣面臨教師結構性短缺的矛盾。但當地政府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仍拿出真金白銀來吸引人才,而且通過創新引育模式優化鄉村教師隊伍結構,挖掘教師發展潛力,增強教師發展后勁,為鄉村教育寫下了提神提氣之筆。
在鄉村義務教育實行“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之下,優先為鄉村教育引進優秀人才,需要地方政府凝聚智慧,拿出滿滿的誠意和明確的姿態。從長遠角度看,為鄉村教育引進優秀人才不僅僅是做好一件事,而是下活一盤棋。為破解鄉村教育引進人才難的困局,地方政府一定要從長計議,不僅要自己擠資金,還要通過協調先進地區幫扶、吸引社會有識之士捐資助學等措施,拓寬籌資渠道,開源引流。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兌現承諾不打折扣,做好服務不留空白,保持優惠政策的相對穩定,建立優秀人才“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長效機制,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
引才一時,用才一生。教師也是普通人,同樣有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認真做好引前、引中、引后的服務,緊盯教師工作生活中的關鍵小事,樹立“筑巢引鳳”的意識,下決心解決好教師兩地分居、子女上學難等急難愁盼問題,像教師愛學生一樣愛才、惜才、用才,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給他們扎根鄉村、安心從教吃下“定心丸”。
引進好苗子,還要念好培養經。大部分鄉村教師由于長期在資源相對短缺的教學點工作,師生陪伴人數少,交流形式單一,環境相對封閉,容易產生職業發展的亞健康狀態。教育行政部門和學區要設身處地為他們的專業成長創造條件和機會,生活上常關心、工作上多指導、感情上常溝通。通過舉辦座談會、節假日聯誼和心理輔導等活動,為其搭建學習交流平臺,及時跟進他們的成長軌跡,幫助他們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加強職后培訓培養,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努力做到關心和賦能相統一、嚴管和厚愛相結合,讓他們在鄉村教育歷練中有干頭、有盼頭、有奔頭、能出頭。
為鄉村教育引進優秀人才要打好組合拳。這不光是教育部門的事情,人社、財政、編制等部門要協同發力、持續用勁。通過建立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聯席會議等制度,聯合出臺優惠政策,專題研究解決引進鄉村教育優秀人才的困難和問題,打通引進人才的“最后一公里”。通過探索鄉村中青年優秀教師的選拔任用機制、順向流動機制和激勵機制,出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業留人、環境留人等硬核措施,增強教師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從而激發優秀人才投身鄉村教育的內生動力,重構縣域教育發展生態,助力基礎教育提質增效。(閆鎖田)
標簽: 中國教育報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