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止住職校實習亂象必須下狠手

原標題:止住職校實習亂象必須下狠手

近日,《半月談》再次發文談職校“賣人頭”亂象:利益驅使下,部分學校以實習之名將學生“賣給”工廠,從中賺取不菲差價。以300名學生去工廠實習1個月為例,經層層盤剝后職校便可賺取60余萬元“人頭費”。

職校的學生實習怎就充滿了銅臭味?須知,育人才是職業教育的使命與擔當。作為重要的實踐性教育教學環節,實習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錘煉意志品質,幫助他們快速熟悉工作崗位、提前融入社會生活。反觀現實,一樁樁觸目驚心的事件令人錯愕:湖南一名19歲職高學生因強制實習造成肢體殘疾,云南一職業院校的學生在實習期間勞累病死……

有必要追問,職校常見的實習亂象有哪些?梳理近幾年的媒體報道,專業不對口、強制實習、收費實習、違規安排加班和夜班、差價工資等,是在校學生反映強烈的幾大疴疾。從統計數據看,目前我國已擁有1.13萬所職業院校、3088萬在校生。基于如此龐大的職業教育體系,任何一種實習亂象都可能傷及數以萬計的學生權益。因此,職校學生實習亂象得治,更得治好。

深究亂象產生的根源,不難發現失衡的師生地位是重要原因之一。“不去指定的工廠實習就沒有學分”,當如此赤裸裸的話語擺在學生面前時,恐沒有幾個人敢于說“不”。部分職業院校更是有恃無恐:串通企業簽訂陰陽合同躲避檢查、收繳學生的手機以防被偷拍各類證據、安排異地實習隱藏利益輸送鏈條等,一些學生縱使想維權也無從下手。

學校教育具有公益屬性,這就決定了職校實習絕非一項經濟交易,它必須在法治的軌道內規范運行。由教育部等8部門修訂的《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分別從實習組織、實習管理、實習考核、安全職責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為實習管理劃出了底線。其中,針對“人頭費”、陰陽合同、經費不足等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有關規定從多方面給出了明確解答。相關責任主體不妨對照各項細則認真檢視自身行為,加強職校實習全程監管、針對違法違規行為嚴肅執紀問責、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治理路徑,以看得見的硬手段護佑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職業教育已進入提質培優新階段,止住花樣頻出的實習亂象,守護好廣大學子的合法權益,用職業教育打開人生的另一種精彩值得期待。(靜子)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