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不一定是手段,該對美多些包容
原標題:美麗不一定是手段,該對美多些包容
日前,一位上海的防疫志愿者,在網絡上曬出自己身穿防護服的照片,卻招來了部分網友的罵聲。圖片中,該志愿者畫著十分精致的眼妝,被網友指責是作秀。當事人回應稱,自己只是比較愛美,所以化了妝參加防疫志愿活動,并表示自己不會被網絡上的指責所影響,會堅持參加志愿活動貢獻自己的力量。
近期在網絡上關于“美”的爭議事件不少,我們可以發現,當下人們對于“美”似乎十分苛刻,經常質疑美麗的目的,認為美被當作一種手段,美麗的主人公一定是想達到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事實上,美麗并不一定是手段,我們該對美多些包容。
美麗從本質上來說只是一種狀態,我們不必抱著一種陰謀論的心理去揣度美麗的目的,選擇保持美麗的狀態是每個人的自由,只要不對他人和社會造成不良的影響,都是可以接受的。前文提到的防疫志愿者雖然帶妝上崗,被網友們質疑會影響防疫工作,但是事實上并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指證來證明該志愿者化妝影響了她完成志愿者的任務。不論是否化妝,她的主要目的都是參與志愿活動,美麗只是一種附加狀態,并沒有對防疫工作造成影響,旁觀者都無權指責她的美麗,給她扣上“作秀”的帽子。又如前段時間網絡上被熱議的一些上海人打扮十分光鮮亮麗排隊做核酸,被網友嘲諷是“偽精致”。網友們把這些人的美麗附加了一種“炫耀”的目的,認為他們是為了展示自己的精致。但是隨時保持美麗的狀態也可以認為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且這種行為也沒有影響其他人,更沒有違反防疫要求,實在是不必大肆嘲諷。
對美多些包容,我們還應該意識到美麗和其他優秀的品質是可以兼容的。前段時間被熱議的牛津大學數學才女被質疑身份的事件,也是因為網友們看到這位學霸的高顏值,而懷疑她學歷的真實性。這反映出很多人都認為美和其他優秀的品質是不可兼容的,你可以美,但是不可以美麗且聰明,美麗且善良,美麗且優秀。這是對美的一種歧視,也是對當事人的一種誤解和傷害。生活中有很多優秀的人,如果他們恰巧美麗,這并不能掩蓋或者否認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我們一定要明白,美麗是可以和其他優秀品質兼得的。正如在上一屆夏季奧運會上為中國代表隊拿下首金的楊倩,她在比賽時手指上亮晶晶的美甲和可愛的頭繩都是她愛美的表現,但是這種美麗并不會影響她的實力,不會影響她為國爭光。我們對美包容,就要包容美麗和其他優秀品質的共存,這也是對美麗背后的個體的尊重。
當下社會對“不美”的包容度很高,我們稱贊那些因為投身于其他事業而對容貌和外表不太關注的不修邊幅,但與此同時,我們不該對“美”過于苛刻。我們崇尚的艱苦樸素,是一種精神,而不必是在外貌上的投射。美麗只是一種狀態,不是所有的美都是帶有某種目的的手段。美不是什么貶義詞,不必對美進行惡意揣測,更不應該對美麗背后的個體進行傷害。我們該對美多些包容,對美麗的人多些尊重。(蘇醒)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