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發揮政策集成效應增強經濟抗風險能力

原標題:發揮政策集成效應增強經濟抗風險能力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刻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保持經濟平穩運行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特別是在疫情沖擊下,一些領域風險可能加快暴露。經濟工作要牢牢把握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努力解決經濟運行中的兩難、多難問題,促進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針對當前復雜形勢,穩定經濟大盤、防范經濟風險,靠單一的政策很難發揮效應,必須注重抓好政策集成,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精準性、實效性。

一是將擴大有效投資與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等政策有機協同起來。擴大有效投資,核心問題是把資金投向哪里。如果資金投向不精準,就會導致政府資金浪費或加劇產能過剩。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就是要把宏觀政策與微觀政策結合起來,“一竿子插到底”,從“根”上澆水施肥。將擴大有效投資與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政策有機協同起來,有利于突出以市場主體為中心的導向,把擴大有效投資等宏觀政策的著力點扎根在市場主體身上。從當前情況看,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導向擴大有效投資,可重點從引導企業擴大技改和研發投入、降低企業物流成本等領域入手。比如,不少中西部省市工業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約為40%左右,而上海等一些沿海省市已經達到60%以上。如果工業技改投資占比提高20個百分點,則工業投資至少可增加上萬億元。再比如,不少省市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率仍然偏高,如果加大多式聯運樞紐、物流分撥中心、電商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推動物流總費用比率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那么每年又可以為各類市場主體降低至少數萬億元物流成本。

二是將提振消費需求與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改善社會民生等政策有機協同起來。消費是經濟循環的關鍵環節。2022年以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相對轉弱。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消費者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的下降。提振消費需求,除了促進就業以外,也需要統籌考慮房地產市場和社會政策等因素。房地產市場過快過熱,肯定會擠壓消費需求。但也要看到,房地產市場過冷,也會抑制消費需求。房地產市場發展中帶來房價上漲,會帶動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加快,使得與商品房相關的如家電、家具和建筑裝潢等商品銷售額增速上升,也會增加購房者的財產性收入。提振消費需求,必須保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既防止過熱也防止過冷,既滿足合理的剛性需求也防止不合理的投資需求,適度帶動居民財產性收入增加。社會保障的完善,也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費意愿,讓居民愿消費、敢消費。人民群眾對醫療保障、養老助老、撫幼護幼等有較強需求,但社會保障體系相關領域在擴面、提標、統籌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短板。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社會政策的協同,有效釋放消費需求。

三是將產業轉型升級與擴大開放、鄉村振興等政策有機協同起來。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產業升級的方向主要是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等。但提到產業轉型升級,往往有一個誤區,就是我國的產業是落后產能。從全球范圍看,我國的產業相對于發展中國家和部分發達國家,仍然屬于中高端產業。比如,我國汽車產業產能在4000萬輛以上,已經在南美、亞洲等區域展現出了很強的競爭力,但整車出口不到200萬輛。如果能夠加大海外市場拓展和全球產業布局,精準支持汽車等優勢產業加快“走出去”,未來有可能再造一個汽車工業。再比如,目前約40%的人口仍生活在鄉村,鄉村消費增速高于城鎮,鄉村居民對于家電、電子、汽車等產品需求仍較為旺盛。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加大力度支持企業發展適應農村居民需求的產品,產業發展的市場“藍海”依然存在。總之,穩定經濟大盤,關鍵是要開放思路、精準施策,打開國內國外市場的潛力空間,讓經濟循環更加暢通。(楊果)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