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面對就業壓力,更要把穩增長放在最重要位置上

原標題:面對就業壓力,更要把穩增長放在最重要位置上

2022年是近年來就業壓力最大的一年,新增高校畢業生1076萬人,為歷年最高;數億農民工就業崗位不穩定,年齡大的農民工就業尤其困難;退役軍人就業的政策性強;除了這些需要常規保障的就業群體之外,一些行業的調整也帶來了新的就業壓力。

經濟增長是應對就業問題的最有力舉措。一定的經濟增長率對應一定的就業率。雖然不同行業吸納就業能力不同,但就總體而言,只要有經濟增長,就會釋放出就業崗位需求。因此,保就業與穩增長是緊密聯系的。2022年中國確定5.5%左右的經濟增速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考慮了充分就業的需要。

2022年開局良好。1-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4%,低于5.5%以內的預期目標。但是3月份情況發生了變化:多點散發的疫情讓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增多;俄烏沖突給世界經濟復蘇蒙上了陰影,開放的中國同樣受到較大影響。盡管如此,5.5%左右的經濟增長率,仍是一個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目標。

在這樣的新背景下,中國需要的不是“躺平”,更是要直面困難,更加科學地應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多措并舉,千方百計穩增長,將穩增長作為中心任務,并努力去實現。總之,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中國必須將穩增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經濟增長最終要靠市場主體。給市場主體機會,保住市場主體,就是在為充分就業提供更多機會。當下,需要進一步改善疫情防控工作,更加注重精準防控,讓市場運行更加順暢,為經濟增長提供更扎實的保障,從而釋放出更多就業機會;需要進一步加快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讓市場主體可以在良性競爭中更快成長;需要進一步落實宏觀經濟政策,更好地落實就業優先的政策。

保就業需要保市場主體,既要留住青山,同時還要有更多的青山出現。在當前,保住市場主體,比任何時候都重要。中小微企業是就業大戶,無疑必須力保。要繼續落實有利于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宏觀經濟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持續發力,要延續針對中小微企業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且力度要加大。減稅降費已經不僅限于減免稅,而且還包括緩稅退稅。今年的重頭戲是退稅,預計1.5萬億元的增值稅留抵退稅中有相當部分是給中小微企業的。無疑,保住中小微企業,就是穩住就業的基本盤。

穩就業還需要穩大企業。一個大企業周邊往往又圍繞大量的中小微企業,形成企業生態。大企業有問題,也會影響中小微企業。對于大企業來說,行業管理政策的穩定性至關重要。對于新業態,需要有包容性的監管,而不是簡單地套用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的措施,否則新業態中好不容易成長起來的大企業就可能面對艱難的經營困局,輕則裁員,重則危及大企業的生存。

2022年經濟工作要做到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就業是民生之本,本固才會枝榮。有就業才會有收入、有消費,而消費又是經濟增長的基礎。就業充分,一招活,招招活。

就業是綜合問題,既是總量問題,又是結構問題。要特別注意行業的就業結構問題,注意不同年齡段就業人口的結構問題。不同行業的情況不同。有的行業如旅游、酒店、餐飲等因受疫情沖擊較大,就業問題突出,應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或創造條件引導員工再就業。不同的勞動力對就業崗位的需求不同,并不是簡單地提供就業崗位就可以解決問題的。在許多時候,需要的不僅僅是一般的就業崗位,可能更需要的是高質量就業。因此,政府應當更有針對性地提供幫助,或者努力創造更加穩定的就業政策環境。

在三重壓力下,穩就業挑戰很大,但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做好自己的事,加大改革開放的步伐,穩就業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我們必將迎來更加燦爛的明天。(楊志勇)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