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刁難、不拒絕,讓“解除醫學觀察者”順利回家
原標題:不刁難、不拒絕,讓“解除醫學觀察者”順利回家
郭元鵬
據《人民日報》報道,上海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截至4月9日,上海此輪疫情已有出院患者和解除醫學觀察人員1.1萬余人,同時強調對于這些人員,屬地必須做好對接,配合做好居家健康監測。
面對1.1萬余名解除醫學觀察者回到社區的現實,有關方面在發布這條信息時,還進行了語重心長的提醒,尤其提到任何社區不準以任何理由“進行刁難”。這種提醒其實很有必要,因為幾天前便有媒體報道,一些解除醫學觀察者和新冠治愈回歸者在回歸社區后,遭遇房東不愿繼續履行租賃合同的尷尬。
事實上,依然有人在社交平臺上坦陳了擔心和焦慮:雖然這些人解除了醫學觀察,但后續是否會“復陽”?是否還會傳播病毒?他們與其他公眾的交往是否還存在風險?
據介紹,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患者經過連續兩次核酸檢測,結果呈陰性;且采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連續3天無發熱且呼吸道癥狀明顯改善,符合以上條件的就可出院。應該說,這個標準是科學的,也是現實的,但要消除公眾的疑問和擔憂,有關部門還有一些工作要做。
暢通相關群體的回歸社區之路,一方面,要倡導大家了解科學、相信科學,不要對解除醫學觀察者有所歧視和區別對待;另一方面,要做好相關的宣傳解釋和科普工作,讓有關信息更公開透明,給公眾吃下定心丸。
進一步說,比回歸社區更難的可能是回歸社會,諸如疫情中一些用人單位拒絕康復者回歸崗位的情況,是我們不愿看到的。這不僅是對科學的不尊重,更是對康復者的拒絕和傷害。
因此,有關部門要未雨綢繆,積極維護回歸社區的康復者和解除醫學觀察者的基本權益,盡力為他們順利回歸社區、回歸社會提供幫助、掃清障礙。應始終明確,我們的敵人是病毒,而非不幸感染或可能感染病毒的人。面對病毒,人與人之間應多些相互理解、包容和支撐,這也是我們早日戰勝病毒的關鍵因素之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