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應對PMI和經濟下行壓力必須這樣做

原標題:應對PMI和經濟下行壓力必須這樣做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5%,較上月下降了0.7個百分點。這一指標在4個月來首次低于50%的“榮枯線”臨界值,反映出中國3月份制造業經濟景氣水平有所回落,相關企業經營信心有所下滑。

從具體指標而言,中國制造業在本月呈現以下三大主要特征:

一是制造業企業生產預期下降、市場需求面臨收縮壓力。本月PMI指數中,生產指數為49.5%,新訂單指數為48.8%,兩大指標相較于上個月分別下降0.9和1.9個百分點,均位于過去5個月以來最低水平。這兩項指標說明,現階段制造業的生產活動和市場需求表現均充分釋放。主要原因是:過去一個月,國內疫情形勢嚴峻,部分疫情地區企業臨時收縮了生產規模乃至停產,進而令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生產都受到一定影響。而境內疫情高發態勢和國際政治局勢持續動蕩,則沖擊了企業的國內需求以及出口訂單,從而造成市場需求減弱。

二是原材料成本持續上漲,企業生產動力不足。原材料成本指數為66.1%,出廠價格指數為56.7%,分別比上月上漲了6.1和2.6個百分點,均已位于5個月以來最高點。同時可以觀測到的是,3月采購量指數下降了2.2%為48.7%,這已經是過去一年以來的最低值。受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等因素的顯著影響,制造業企業的原材料成本和其他生產成本均上升,而短期內最終產品價格難以調整,則進一步收窄了企業利潤空間,令企業生產動力下降。同時,企業為了平衡長期收支,也選擇降低在這一時間內的原材料采購。

三是疫情沖擊影響了流通環節,交通運輸和物流配送時效降低。本月PMI具體指數中,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46.5%,較上月下降了1.7個百分點,同時也已位于過去一年以來的最低值。這反映了受調查企業在本輪疫情中,面臨著原材料采購和運輸難題。其主要原因是疫情中人員到崗不足、交通運輸受到沖擊。

當前,受國內多地疫情擴散影響和國際上俄烏局勢對世界經濟的沖擊,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國內本土疫情反彈,對經濟正常運行帶來較大干擾,疫情地區人民群眾正常市場需求難以充分實現。同時,因為國際地緣沖突和進一步上調的美債利率,也使得出口市場目前面臨相當程度的壓力。企業由于市場需求不足和原材料成本進一步上漲,進而收縮了生產經營規模,這將減少企業用工需求,導致就業市場受到影響,對穩就業帶來挑戰。

中國當前面臨國內疫情局部擴散影響和俄烏沖突對世界能源市場及世界經濟復蘇的巨大沖擊,穩定經濟基本盤是當務之急。因此,對內要始終堅持疫情防控不松懈、不動搖,實現“動態清零”的社會環境,確保經濟能夠正常、平穩、持續運行。對外要建立大宗商品貿易的多渠道化和長期化機制,穩定國內企業生產的原材料價格成本,避免生產成本產生劇烈波動。更重要的是,要出臺更多穩定經濟基本盤、進一步保證就業形勢和穩定促進內需的積極政策,確保今年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兩大基本面不動搖。

韓文龍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晏宇翔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