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工視評】“小樣經濟”不可“因小失大”

近年來,身材迷你的化妝品小樣因價格便宜、試錯成本低、攜帶方便,“圈粉”了無數年輕消費者。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銷售都異常火爆。但與此同時,在“小樣經濟”發展過程中暴露的貨源不明、真偽難辨、消費者維權難度大等問題也愈發嚴重。

眾所周知,小樣作為試用裝,原本只是用于附贈或是免費體驗的非賣品,但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獨立售賣的商品,化妝品“小樣經濟”正在形成新的零售業態。

目前,電商平臺、二手平臺、代購群以及線下集合店等均有小樣售賣,并沒有統一的銷售渠道;另外,小樣的生產較為簡易,對密封性要求低,這些都無疑給化妝品小樣市場提供了造假、售假的“溫床”。此前就有媒體報道稱,一些門店存在真假小樣混賣的情況,對此大多數消費者難以辨別。

化妝品小樣零售問題層出不窮,不僅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也會導致品牌形象受損。為了治理當前魚龍混雜的化妝品小樣市場,我國自去年起實施了《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對小樣產品生產、標簽等做出了明確規定。近期,有關部門也開展專項行動,對進口化妝品小樣存在的無中文標簽、未經注冊或備案、假冒等問題進行集中查處。可見,有關部門對化妝品小樣銷售的監管正在逐步收緊。

“小樣經濟”作為一種“新玩法”,只有保證貨源正規、銷售規范才有可能探索出更多新興業態,零售商家切不可貪圖眼前利益,“因小失大”,影響行業未來發展機會。(趙巧萍 郭振清 張征 李嘉宇)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