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一年讀書不足五本,我們需要開放書架
原標題:人均一年讀書不足五本,我們需要開放書架
據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客戶端報道,晚上八點半,杭州育才中學老師儲鵬翔下班回家,經過校門口時,被燈光下一個人影吸引,看到了這樣一幕:一位陌生小哥從校門口的開放書架上取了書,正在埋頭閱讀。深受觸動的儲老師拍照記錄。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人的心靈就如同身體一樣,也需要攝取營養,而書籍就是供給心靈的最重要的精神養料。在注重打造書香校園的當下,每一所學校都有圖書館,但把圖書館開到校門口的卻鮮有聽聞,一位陌生小哥埋頭閱讀的一幕更打動了許多人。
據悉,杭州育才中學于2019年在校門口家長接送等候區,設立了開放式圖書館,無論是校內的老師學生,還是家長,甚至路人都能在這里看書,所以稱作“共讀會”。
近水樓臺先得月,學生和家長當然是直接受益者。據老師們觀察,最常來“共讀會”看書的,是等候孩子放學的家長和等爸媽來接的學生。平時忙忙碌碌幾乎難以靜下心來讀書的家長,等娃放學的時間也是見縫插針翻閱書籍的大好契機。家長翻閱之后跟孩子們聊天的話題也多了不少。
在一個倡導全民閱讀的年代,校門口設立開放式圖書館,其所衍生的社會效應同樣不容忽視。據悉,附近的居民尤其是退休的爺爺奶奶也有不少人來看書。還有不少是在學校周邊工作的人,或者經過的路人,常常能看到來這里邊休息邊讀書的外賣小哥和城市衛生保潔人員。
人類的閱讀史就是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在中華民族的精神譜系里,重視閱讀是源遠流長的優良傳統。但在一個知識快速迭代、信息大量過剩的時代,很多國人卻很難靜下心來閱讀。數字化閱讀固然極其便利,但難免有碎片化和浮躁之虞,出現為人詬病的“淺閱讀”現象,使我們越來越遠離書香墨香。據第十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20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僅為4.70本,成年國民人均每天讀紙質書時間為20.04分鐘。
建設書香社會,當然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作為社會的精神高地,學校責無旁貸。開設在校門口的開放式圖書館,不僅給所有人提供了讀書的機會,更是在默默涵養社會讀書氛圍,為建設書香社會提供堅實助力。
據悉,校門口“共讀會”設立的三年多時間里,不但一本書沒有少,還多了不少寶貝——老師、畢業生、在校生會把自己心愛的圖書放到這里,和大家分享;周圍的居民也會把家里的書拿來,形成了小型的“圖書漂流”。最是書香能育人,這樣的美好畫面,不正是書香社會的精神相長嗎?這樣的開放式圖書館,多多益善。(胡欣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