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如此“不網購”也是一種理性

原標題:如此“不網購”也是一種理性

網購真的省錢省時嗎?半年前,20歲的小趙決定做一位時代少數派:不再做網購“剁手族”,把自己從非理性消費中拉出來。

熱衷于網購,是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其原因,在于他們看來,這是省錢又省時的消費方式。網上的價格都是透明的,便于比價,這能滿足人們“少花錢多辦事”的購買心理。

事實果真如此嗎?為了享受滿減優惠,網購需要湊單,這必然導致人們購買許多不必要的東西。如此算下來,究竟是省了還是多花了,需要重新評估,更不用說由此造成的資源浪費現象了。那么,網購真的會省時嗎?打開購物網站瀏覽,時間就在不知不覺中過去。購物平臺大都兼具社交屬性,微信群里,好友們會時不時發來一個購物鏈接,請大家幫忙“砍一刀”。為了和網上比價,有人還會去實體店拍照片,這所花費的時間,并不會少。更不用說,即使比照了實體店,物品仍然會有差異。網購給人的快樂,往往在于挑選、下單時刻。但收貨后的諸多不如意,很容易讓人陷入“退與不退”的糾結與矛盾之中。

卸掉諸多購物及相關平臺之后,小趙的感覺是“一身輕松”。從線上轉入線下后,小趙也發現,從不經意間就“月光”到現在反而能存下錢了。更重要的是,挑戰“不網購”,讓小趙不再頻繁分心于自己想買的商品,在學習和生活上都有了更多的時間,重拾對生活的控制感,把更多精力投入內心的充盈與自足之中。

事實上,不只網購,線下消費亦是如此。人們不應拒絕消費,這是享受生活,提高生活品質的必經途徑。但在消費欲望大行其道的當下,對無節制的沖動消費說不,對盲目、跟風消費等行為進行反思,發現哪些東西是“過度的欲望”,哪些是“智商稅”,從而減少非理性消費,真正遵從自己的內心和實際需求,過物盡其用的生活,是另一種理性消費的聲音,應成為人們的消費宗旨。(關育兵)

標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