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行業仍處1.0時代 企業如何應對?
2021年,房地產行業走入寒冬,唇齒相依的家居行業也面臨困局。
疫情反復的大背景下,一方面是需求端的增量不再,另一方面供給側的成本不斷攀升。身處其間,企業很難“躺平”,必須要為企業的發展尋求外部增量。
企業端承壓之際,質量問題也愈發頻繁被曝出。臨近3.15,曲美家居、大自然家居、顧家家居、TOTO衛浴等多個品牌便被曝光質量問題。
3月7日,財經網對話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兼新聞發言人張劍鋒,就家居行業面臨的困局與發展趨勢展開探討。
家居行業仍處1.0時代
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發布了2021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其中,家居行業的家具類、裝修建材類投訴量均居商品總類別投訴量的前十位。
其實,市場上的假冒偽劣、裝修不達標等問題一直是家居行業屢被詬病的焦點。在張劍鋒看來,在家居行業,消費者是一個弱勢群體,因為他們沒有那么多專業知識,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分辨市場產品的真偽,很多問題非專業人士根本無法鑒別。
但這種質量問題并不是無法解決。張劍鋒稱,在用戶層面,用戶的需求是在不斷迭代升級的,通過市場化競爭手段,可以順其自然地淘汰一些做假冒偽劣的產品和商家。
而在監管層面,對于假冒偽劣的廠家或商家,需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市場抽查,并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讓企業不敢或者不愿意做假冒偽劣產品。
“實際上,時至今日,市場還在關注家居產品本身的質量是否過硬?他們的售后服務是否及時?這說明市場還處于一種產品功能思維,對用戶提供的服務是一種初級服務,更多的表現在售后服務。家電行業已經進入3.0時代了,家居行業還處于1.0時代。”
張劍鋒分析,導致家居行業如此落后的根源在于,行業競爭還不夠充分,缺乏龍頭性企業,企業入駐的門檻較低,行業結構性競爭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行業非常分散。
“這需要市場進行深化競爭才能達到。如果行業競爭到一定程度后,會出現龍頭企業,這些龍頭企業一般都會遵守行業規范,無論是技術升級,還是產業升級都會引領行業發展。”
大店、小店齊頭并進
不過,家居行業已經在向轉型升級邁進。
在消費者與企業出現信任“危機”之際,社區家居店這種新型家居實體店形式出現了積極擴張勢頭。據了解,社區家居店面積一般在數百平方米,覆蓋周邊5公里以內的社區,門店配備銷售、設計、維修等人員。碧桂園、AI家居、歐派家居、蘇寧、夢潔家紡、歐神諾陶瓷等眾多品牌已紛紛布局。
在張劍鋒看來,社區家居店走向社區,客群量和目的都是非常明確的,就是要近距離與社區消費者接觸,提高消費者粘性,會偏重于簡單、體量小、有公共需求的產品,可以提高消費者粘性。
為滿足消費者更高一級的定制化、個性化消費需求,一些大店模式悄然興起。張劍鋒在走訪中發現,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等大型家居連鎖店正在優先推進線下大店模式,形成設計、家居、家電、建材融合起來的新業態。
他直言,任何一種模式都存在利弊,能否長久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能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例如,外界對大店模式存在擔憂,因為成本很高,但“業態融合的優勢也非常明顯,那就是可以將服務前置。”
張劍鋒解釋,首先,足夠大的場租面積能吸引更多大品牌;其次,這里基本能滿足消費者的全部需求,無論是品牌、種類、陳設。比如,可以提供前裝設計,也可以提供多種個性化、定制化服務。“這種一站式服務是當下消費者所需要的。”
而互聯網公司的進入,則進一步加深了服務的深度。張劍鋒表示,互聯網企業進入賣場為管理賦能,可以增強對用戶的管理、對用戶大數據的分析,最終讓消費者能夠感受到更精準的服務。“無論年齡、性別,大數據都可以分析出一個用戶畫像,某一年齡段的人一般會需要哪些東西,這樣會有助于傳統賣場來經營、配置自己的產品和服務。”
升級、融合是未來發展趨勢
當下,各行各業都面臨一個新的時代,即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時代。張劍鋒認為,在新時代,一定要解決規模化與效益化的問題,由原來的規模向效率轉變。
“這并不是指速度快,而是運營效率提高,通過高效率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就會產生更多機會,降低行業內耗。另外,要提高運營質量,實現高智能化,提高標準效益。
而究竟如何提高效率?張劍鋒將其歸結為幾個關鍵詞:融合、升級、迭代。
他指出,首先將智能化加入其中,做終極成套服務,考慮產品互聯互通、系統思維,也就進入了2.0時代。“現在很多品牌不能實現互聯互通,障礙在于企業都不愿意放開門檻。但是這種戰斗不會長久,因為像小米這樣的企業已經加入這一行列,任何單打獨斗都是沒有前途的。”
然后家居行業還將進入3.0時代,追求以家庭為單位的整裝,為用戶提供一些高級服務,比如從設計方案開始到整裝,再到維護,這需要一種可以滿足消費者所有需求的平臺思維。
未來還會有4.0時代,屆時企業不再只聚焦于產品、成套、整裝,而是更關注人類健康。例如,在碳中和、碳達峰背景下,家居行業要更注重技術更新,向綠色、環保靠攏。比如油漆、玻璃膠、人造板材不能甲醛含量超標。
“必須要有生態思維,產品原來很零散,門窗是門窗、床墊是床墊、窗簾是窗簾。但這個時候,就不能再是單一產品思維。比如,空調不再是一個制冷制熱的硬件產品,而是調節空氣質量,創造更好的空氣的設備;冰箱需要提供健康的食物管理體系等。”
張劍鋒表示,屆時,僅僅一個單一的企業或單一產品是難以滿足這些需求的,必須整合資源。比如,家居企業有產品、有給用戶提供解決的方案,商業企業有場地、有用戶的大數據、有用戶購買習慣。
“不同企業之間各有各的優勢,彼此之間深度融合發展,才能共同做大這個市場,才能更好地為用戶提供服務。如果沒有融合,整個社會效率就不會很高;但是融合也有前提,就是大家怎樣去探索一種兩方或多方都能接受的合作方案,搭建一個平臺生態。”
正如張劍鋒所言,家居行業前景仍然可觀,但若走到高級的4.0時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