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億先生”的“掌上明珠”
原標題:“三萬億先生”的“掌上明珠”
近日,一組歷年全球金融中心排名變化圖被廣泛關注。在2021年公布的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中,深圳躋身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第8位,是當期全球前十金融中心中最年輕的城市。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脈,充滿活力的金融業是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大勢的“晴雨表”。2021年,深圳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0664.85億元,其中金融業增加值4739億元,同比增長7.6%,占GDP的15.4%;兩年平均增速達8.3%,位居一線城市首位。高速發展的金融業,無疑為深圳加冕“三萬億先生”提供了重要支撐。
拉開歷史的大幕,1979年建市之初,深圳僅有8個銀行網點,百來家信用社稀稀拉拉地散落在村落間,全部存款余額僅1.01億元,外匯存款1.5萬美元。揆諸當下,換了人間: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銀行、證券、保險業分行級以上持牌金融機構690家,金融機構的數量、規模和密度穩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其中,銀行業總資產10.45萬億,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三位;法人證券公司總資產2.22萬億,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法人保險機構總資產5.46萬億元,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二位。
40年滄海桑田,深圳金融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在昂揚奮進中實現了舉世矚目的跨越式發展,成為我國乃至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及高端金融要素集聚區,澎湃著強大的發展勢能。
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深圳金融業風馳電掣創造發展奇跡的密碼簡單而清晰:銳意創新與敢為人先。從外匯調劑中心、深交所、跨境人民幣,到深港通、“六個跨境”、創業板注冊制、國內首支金融科技指數……深圳金融業在不斷創新中迸發強大活力,在踔厲奮發中踐行先行示范的使命擔當。
金融天然地應為實體經濟服務。以金融“活水”潤澤實體經濟,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又成為金融業奔流發展的泉源。深圳金融業與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也是其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近年來,深圳連續實施“千億發債”“千億信貸”等融資促進政策,率先啟動“金融方舟”工程,2020年累計服務小微企業4.7萬家。截至2020年底,全市普惠口徑的小微企業貸款余額9299億元,同比增長40.9%。深圳金融業與實體經濟在密切互動中實現了比翼齊飛。
當然,深圳雖躋身全球金融中心前十,但與國際頂級金融中心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面向未來,期待深圳金融業統籌創新發展與穩定安全,著力打造全球創新資本形成中心、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全球可持續金融中心、國際財富管理中心,為加快建設深圳先行示范區提供更加強有力的金融支撐。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