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快訊 >

年輕人,在愛寵物中更好愛生活

原標題:年輕人,在愛寵物中更好愛生活

近年來,一股寵物熱潮悄然興起,尤其是年輕人越來越喜歡養寵物。不僅如此,年輕人還舍得為寵物花錢消費,成為催熱寵物經濟的主力軍。

今年春節期間,寵物經濟紅紅火火。購新衣、備大餐、做個“SPA”(美容美發),已成為時下寵物過春節必備的“三件套”。還有不少寵物主把帶“毛孩子”美容美發列為寵物過年年俗。在電商平臺,寵物主題的新式春聯、窗花等產品受到年輕人青睞。更不必說,近年來在城市里火熱的“貓咖”“狗咖”“鴨咖”等寵物主題店,以及在青年群體中流行的“云吸寵物”。這些都是寵物受寵的一個個側影。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鐘愛養寵,正成為“有寵一族”。一項數據顯示,線上寵物市場整體以85后、90后年輕消費群體偏多,占據了40.3%的份額;其次為95后,占據了23.6%的份額。現實生活中,“吸貓”“擼狗”并在社交網絡上分享寵物日志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日常。甚至還有不少人寧可自己少花點,也要讓自家“毛孩子”吃得更好、享受更好的服務。還有網友直言“過去管兒子叫狗子,現在管狗子叫兒子”,雖是調侃,但不難窺見其中承載的對寵物的喜愛。

為什么年輕人如此喜愛動物?講動物,歸根到底講的是人與動物。隨著時代發展、社會變遷,寵物于人的意義,早已經不止于寵物了。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物質得到滿足后,人們就會追求精神滿足。寵物經濟本質上是一種情感經濟,契合了年輕人精神訴求逐漸升級的現實需要。過去,人馴養動物更多是看重其可以看家護院這一實用屬性。但如今,很多寵物主將寵物視為自己的親人甚至孩子,寵物的“情感屬性”占據主導。對寵物的需要,或許源于滿足快節奏生活下的陪伴、交流需求,或許是作為在職場競爭和生活壓力下進行情緒調節的方式,或許是出于自我展示和開展社交的目的。而歸根結底,是因為熱愛——愛自己、愛生活。養寵物增加生活樂趣,讓很多人的生活更溫暖。而在與寵物的日常互動中,許多人也能感受到見證、陪伴一個生命成長的喜悅,也因此變得更有責任感、更有愛心,成長為更好的自己。或許這就是年輕人喜愛動物、鐘愛養寵的理由。

擼貓狗追大象,年輕人愛動物,愛的不僅僅是家中的寵物,而早已將目光放諸更廣闊的視野。動物保護一線的志愿者中有他們的身影,“亞洲野象逛吃團”回家旅程中有他們的陪伴,發展“它經濟”有他們的助力……在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理念下,在動物保護氛圍更為濃烈的當下,年輕人正書寫著屬于他們與動物新的故事。(張冬梅)

標簽: 需求層次理論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