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人才“回流”武漢求職的積極啟示
原標題:技術人才“回流”武漢求職的積極啟示
武漢市2022年就業政策宣傳年活動日前正式啟動,“保用工、促就業”綜合招聘會同步舉行,不少“光芯屏端網”企業表示,目前技術技能人才較為緊缺。據報道,近年來武漢“光芯屏端網”產業發展吸引大量珠三角、長三角的技術人才“回流”,技術型人才需求量提高,薪資待遇也“水漲船高”。相關招聘會負責人介紹,目前武漢招聘形勢穩中向好,各龍頭企業持續擴產擴招,技術人才“回流”就業規模將進一步加大。
作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之一,人才通常是向最有活力、競爭力和吸引力的人力資源環境流動。技術技能人才從珠三角、長三角“回流”武漢求職就業,除了“老家的環境更熟悉”“方便照顧父母”等考慮外,武漢人才政策好、營商環境好、“光芯屏端網”產業發展好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從這個意義上說,技術人才“回流”求職是人力資源正向流動的一個新趨勢,也是武漢市實施積極人才政策取得階段性實效的一個縮影。
由此筆者想到,以前有這樣一種說法:武漢雖然高校多,且不乏國內位居前列的一流高校,但武漢高校的不少畢業生就業并不首選武漢,武漢留不住大學生。這種說法或許反映了多年前的一些實情,但放到現在肯定不能成立了。2017年武漢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在全國大城市中率先提出“留下百萬大學生”目標。2020年1月,武漢市委組織部宣布,“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啟動實施以來,共新增留漢大學生109.5萬人,提前2年完成了原定計劃。
大學畢業生中有技術技能人才,也有學術型、研究型、創新型和復合型人才,大城市吸引、穩定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的能力,比較集中地反映了這個城市政策競爭力和整體創新實力。從采取多方面優惠政策促進大學生留漢就業創業,到實施積極政策支持技術技能人才“回流”就業,武漢市培養人才、引進人才、穩定人才隊伍政策的整體性、系統性、長效性進一步凸顯。據報道,2020年(“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提前完成之后第二年),武漢市新增留漢大學生30.2萬人,2021年新增留漢大學生34.5萬人,盡顯武漢強大的人才吸引力和發展韌性。
武漢實施積極政策促進技術技能人才“回流”就業、促進大學生留漢就業創業,具有豐富的啟示意義。其一,人才是城市最重要的核心資源之一,城市人才競爭既要用好市場的“看不見之手”,也要用好政府的“看得見之手”,不斷優化、創新人才政策,促進人才發展,是政府應當依法履行的職責。2017年4月,武漢在全國率先成立“招才局”,招才引智被列為“一把手工程”,與招商引資“一號工程”相互策應。僅此一事,足見“看得見之手”對城市人才發展發揮的重要作用。
其二,人才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如鳥之雙翼,人才發展有利于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而經濟社會發展提速和結構進一步優化,也為人才發展創造了優越的條件。在此過程中,城市要立足自身經濟社會發展的特色和優勢,找準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才發展的最佳結合點,形成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才發展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環。(周漢唐)
標簽: